用户需求不断被细分的结果,就是造就了林林总总、功能各异、价格不菲的各类小家电,这些小物件,起初总能给人以感官上的新奇体验,但多数产品难以避免放家里落灰尘的下场。
以厨房里使用的小家电来说,从没有一个时代在类似产品功能上做了如此细微的划分。以前,大家管一类产品就叫做“搅拌机”“榨汁机”,而现在,想喝酸奶有酸奶机,想喝豆浆有豆浆机,想喝果汁有果汁机,不仅如此,同样可以让你喝到果汁的,还有破壁机、原汁机,肠胃能力弱的特殊人群还可以使用料理机等不一而足,针对不同食材、不同人群进行了划分。
但如果仔细考量这些需求,发现相当一部分产品只是在功能描述上玩起了文字游戏。各厂商争论焦点,也仅仅是聚焦于如何能把食材搅拌得更加细碎,辅以精心编排的文案,暗示消费者“更小分子有利于吸收”。普通消费者都有过逛一次商场,被商家天花烂坠的营销话术推销各种产品的不良体验,听信宣传花了大价钱买回家,用一次,效果还算不错。
但随之产生了新的问题。不用的时候,挺占地方,用完了之后不好清洗,因为不好清洗,所以不愿意再次使用,久而久之,最终被边缘化。费劲不说,自己作的东西味道上未必比买的成品好。核心部件损坏之后的维修成本高,留着无用,扔掉可惜,几乎每个消费者都遇到过类似尴尬境地。
小家电功能化细分要从研发首先要理清研发思路,切实找准用户使用痛点,消费者也要有意识地培养选择理性,切勿一味追求时尚,对厂家广告介绍要经过理性分析、消化,自身需求反复确认后决定是否购入才是更稳妥的消费观念。
在此基础上,小家电相关标准的建立也是当务之急。放眼望去,很多商家自说自话,甚至是满嘴大话,正是因为没有相关标准规范,并且随着小家电细分化趋势加剧,这种行业乱象只会愈演愈烈。而随着标准的建立与完善,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在选择上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也约束了商家炒作概念、过度营销等行为,同时为小家电研发指明了一条更加清晰的方向,资源投入做到有的放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