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像技术发展促相机二次购买市场增长 高端市场品牌集

(2009-12-17 15:31:38)
标签:

杂谈

分类: IT数码

影像技术发展促相机二次购买市场增长

高端市场品牌集中度高  加快品牌优胜劣汰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娱乐生活,永无止境的技术演进,推动着数码相机产业的持续发展。2007年还在讲数码相机市场的普及,2008年进入数码相机的高速发展阶段,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的调查数据显示,消费需求同比增长约25%,步入2009年,消费级数码相机产品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趋势。产品设计、功能设计以及相机的配件上,品牌间各具特点。我认为,数码相机特别是消费型相机,实质上属于家庭娱乐类产品,新奇的功能更能满足消费者追新求异的需求,并且这种差异化的产品体现出数码影像技术的进步,也是消费型数码相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技术演化无止境  感光器件与镜头发展为核心

在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举办的2009年数码相机市场研讨会上,数码相机器材专家钱元凯表示,是数码影像技术的进步,帮助数码相机产品进入普通家庭,每次数码相机价格的降低,或是产品性能的提升,都是数码影像技术发展的结果。回顾数码相机的发展历史,佳能推出首款万元单反相机,让专业单反相机走下神坛,来到普通摄影爱好者的身边;尼康提出入门单反数码相机的概念,用6000元水平,掀起普通消费者购买入门单反数码相机的热潮,使得入门单反数码相机超越卡片机,成为08年数码相机市场的利润增长点。卡片机,从500万像素,提升到1200万像素水平,摄像功能、智能功能、镜头防抖功能等高级功能逐步应用到卡片机上,但价格却从3000元,向下走,甚至延到几百元。随着相机产品与消费者距离越来越紧密,消费需求有了转变,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自07年积累的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从对产品外观的要求,转向对数码相机拍摄质量的关注。体现出中国数码相机消费群的成熟,同时也给数码相机制造企业提出了更好要求。如同电脑奔腾的心,数码相机产品的核心价值在感光器件、影像处理系统和镜头。核心器件的升级自然成为自09年秋季新品的看点。

3D技术 VS 双屏  谁主沉浮

2009年春季,各品牌数码相机上市,遭到了缺乏核心技术的质疑。09年秋季,佳能7D应用的7双技术、富士的3D系统,索尼支持手持夜景模式的Exmor R CMOS传感器,尼康应用投影功能的S1000,以及三星的双屏ST500,引起了消费者的热议。09年对于佳能可以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年初的“你好!色彩”主题,将佳能卡片机推到了行业的前端,从国美、苏宁的销售数据看,销售较好的前五款产品,有三款产品属于佳能,给索尼造成了一定压力。富士3D相机的推出正顺应3D的视觉狂潮,09年暑期档,上映的3D卡通大片《冰川时代3》,8月上映的《飞屋环游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冰川时代3》甚至超越了《变形金刚2》,不禁让人感叹“3D电影的时代来了”,富士FinePixREAL3D W1提出不带眼镜的3D视觉,突破了传统二维的平面影像观念,同步上市的3D数码相框,3D冲印馆,让消费者的生活片段立体起来,助燃了3D影像的推进速度。品牌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三星自08年构架重组开始,开始走下坡,传播显颓势,消费者投诉居高不下,09年三星高调推出ST500,望以双屏的设计,形成焦点,扭转败势,但与佳能、富士相比,三星单以双屏搏出位,其实难以实现。

以技术发展  带动相机二次消费  中国相机市场稳定发展

全球经济危机余波未息,对于正值发展巅峰的中国数码相机市场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似乎处在了是继续快速发展,还是触顶萎缩的边缘,正如博弈论提及的,危急中往往同时蕴藏着机会。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赢得市场,各数码相机企业自有打算,对于佳能考虑更多的可能是能否在卡片机领域超越索尼,扩大中高端单反的影响,拉开与尼康的差距。处于中间段的老品牌富士,09年的市场活动相当频繁,推出得应用EXR多帧技术的Fujifilm F75EXR和FinePixREAL3D W1,无论是技术研发能力,还是产品的前瞻性上,都可圈可点。根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对数码相机消费者需求的长期研究,消费需求特点在不断变化,一方面1000元-2000元价格的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最多关注,可以满足消费者方便携带和记录生活的需要。另有一种走向,消费者追求5000元-6000元的产品,他们强调相机的品质,要满足对摄影的需求。通过深入研究,这部分消费者以二次购买的消费者居多。我认为,中国数码相机市场高质的发展是必然的走向,更大的潜力在二次购买层,而这部分市场品牌集中将更高,必将淘汰部分企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