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品布局到战略规划 五一平板电视市场提前热 一半
(2009-04-14 13:32: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家电 |
从新品布局到战略规划
一半冰水一半火
金融危机波及国内平板电视市场,但在多方利好因素影响下,国内市场成必争之地,2009的国内平板电视市场将围绕新技术、新科技、新体验而展开更为惨烈的竞逐。进入四月黄金月,中外彩电制造企业加快了争夺市场份额的动作,陆续发布新品以满足清明、五一假期市场需求。但“内热外冷”现象明显:国产品牌通过新技术、新科技、新体验的整合运用,打造新一代电视,而外资品牌却“新品不新”。专家预测:外资品牌五一市场应对均显疲软,难有作为。
新品相继上市
进入三月,各彩电制造企业在经过短暂休整后,陆续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季新品攻势。3月13日,索尼最先发布了新品系列—V5500系列和S550系列两大系列7款产品,产品技术并无大幅提升或新技术亮点的凸显;国产品牌海信与康佳在18日分别发布了“蓝媒”和“i-sport80”系列;海尔于20日发布“搜狐网络模卡电视”的同时,LG也发布了LH50数字电视一体机系列;26日长虹发布了“乐教”系列网络电视,随后TCL在三月的最后一天也发布了互联网电视和蓝光电视两大主推系列。而飞利浦和三星、创维也于4月初分别发布了平板电视新品。而夏普、松下等外资品牌新品上市计划也正在进行着。
除产品全面布局五一市场外,国产品牌更是谋划着五一的战略布局,海信的“09年宣言”,以液晶、超薄、网络互动、高清等功能的“蓝媒”系列作为主攻手;而TCL则是启动了“春季攻势”,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力推动新一代数字电视一体机普及和液晶电视升级的大规模促销活动,这是继去年成功发动“冬季攻势”之后掀起的又一场抢购狂潮。
五一期间价格战比拼仍将上演
2008年底,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加之国产品牌发动的“冬季攻势”,让外资品牌措手不及,这一战略反攻使得国产品牌大获全胜,重夺国内市场大半江山。我认为,国产品牌牵头发动“冬季攻势”依靠价格优势取得的胜利仅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外资品牌尤其是日本品牌在金融危机中的冲击很大,损失也很严重,因此外资品牌将通过降价销售的形式为降低亏损风险,今年五一期间价格战仍将继续。实际上,3月份外资品牌价格便已有所松动。3.15期间,对价格控制一向很严格的松下就已经将08年的重点推广机型42PV80C的市场售价下调至5999元,逼近去年十一国庆期间的最低点。而夏普、三星普等外资品牌的五一降价促销方案也将陆续出台,以销量保利润已是定势,中外品牌五一假期期间的的价格厮杀的激烈程度一定会比清明假期来得猛烈。
外资品牌新品不“新”
纵观近期中外品牌的新品布局,可以发现:国产品牌新品“新”在于对新技术、新科技、新体验的全面应用,以此来激发金融危机下的国内平板电视市场的购买欲望。推出的能实现高速网络漫游的电视、充当生活专家的“寓教于乐”电视、直接观看蓝光片源的电视等,不仅帮助消费者摆脱了烦琐的外部链接,从而来实现“一站式”享受,进一步确立了“电视作为家庭娱乐中心”核心地位,也正是品质制胜的进一步体现;而相反的是,外资品牌新品战略却“新品不新”。除了三星LED外,其他已发布新产品的企业如LG、索尼、等都仅是在对原有产品技术调整与改进的基础上,经重新塑造便“褒”以新品的姿态入市,性能和实质上与原有产品保持了较大的相似性。
索尼V5500及S550重点推广的是“新版本图像处理引擎技术BRAVIA ENGINE 3”,然而BRAVIA ENGINE早已开始采用泰鼎的技术和芯片,价格优势是重点,多用于中低端产品,而高端产品如V4800等则采用了BE2图像处理引擎。LG数字电视一体机新品,除采用韩国原装硬屏面板外,别无其他。而这个“韩国原装硬屏面板外”无非是走夏普的“日本原装进口面板” 路线,打造第二个以上游优势带动市场消费的品牌。然而除了需要市场的推广外,技术的领先优势和不可复制性才是根本。
在我看来,国产品牌发起的以高品质、高附加值为核心的价值战的优势已逐渐释放。一方面,产品优势通过产品的高品质呈现出来,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来增加市场竞争的砝码;另一方面,除了满足消费者日常收视的需求外,还进一步扩大了电视的使用性,将电视塑造成为“既可以看、还可以玩”的家庭娱乐中心,大大是提高国产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形成了“1加1大于2”的结果,这也正是国产品牌能够从外资手中重夺半壁江山的重要原因。尽管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尽管面对日益强大的国产品牌,尽管对中国市场重视,但这些都未能体现出外资品牌的反攻姿态,以当前的作战态度来看,外资品牌如何抵抗国产品牌将会愈加激烈的进攻态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