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业标准”理应成为消费者的消费导向

(2008-07-11 17:57:15)
标签:

杂谈

“行业标准”理应成为消费者的消费导向

   在中国市场上,家电市场在经历了价格战、产品战,以及概念战之后,正逐步开始想寻求更高的竞争层次发展。2007年是家电行业各项标准陆续登台的一年:空调、洗衣机都要强制实施能效标识,冰箱“禁氟令”进入强制实施阶段;电热水器必须达到“性能标准”、“安装规范”、“安全标准”等等,2007年,成为了家电行业“标准之年”。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进入2008年乃至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标准出台,那么这个标准是否真的能规范市场、引导消费,对提升我国家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呢?

家电企业新品辈出   期待标准指导消费

    标准是产业发展的产物,它可以促进产品的流通,节约交易成本。标准对于外部参与者来说就意味着技术壁垒,通过标准来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换句话说,标准是一种“软性保护罩”。发达国家和垄断企业往往通过国家战略、企业战略、国际标准组织和规则,将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糅合在一起,占据高科技各个领域的发言权,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标准,维护有利于自己的标准秩序。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家电业新品辈出。本来,标准是规范市场、引导消费的最好动力,向标准竞争靠拢,对促进市场规范、提升我国家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而且面对琳琅满目、新品辈出的家电市场,消费者也非常希望标准能够对科学选购提供指导。近日,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调查数据显示:高达91.45%的消费者表示国家标准是自己选购产品的重要依据。

虽然各种标准竞相出台,但因为多种因素的制约,有些不仅难以提供消费指导,在很多情况下还会引起市场混乱、误导消费。很多消费者由于相关知识缺乏,在选购产品时常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人们将希望寄托于相关国家标准,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尽量完善家电标准,指导消费。

对此笔者认为:目前很多企业经常将概念炒作应用到了极致,不仅让消费者难以看清本来面目,而且加重了市场的混乱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家电标准就成了理清市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的最权威的依据。

现有标准难以信服   原因关键缺乏权威

    一般来说,为了更好地引导行业良性发展、规范市场,国家标准有强制性的,也有推荐性的。尤其是出于市场引导的需要,推荐性标准相对来说会更多一些,但是由于推荐性标准的属性是指导性的,没有普遍的约束力,一些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常常对这些标准采取忽视的态度。不仅如此,对目前盛行的由个别企业承办制定的单个产品类的非强制性协会标准,许多企业更是采取轻视的态度。

近年来,企业纷纷介入标准制定中,行业发言异常活跃,一时间,整个家电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甚至充斥着消费者看不懂的“技术术语”。企业之间不愿意承认和接受同行有价值、有创新力的标准,这一现象导致了各企业“标准概念战”的升级,企业标准也陷入了自言自语的尴尬处境。据中国电子商会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调查表明:凡是非强制性的标准,执行力度都会大打折扣,特别是由单个企业制定的协会标准,就更难执行了,而且还特别容易被攻击,其中原因便是缺乏权威性。

对此,笔者认为无论是怎样的标准,都应该以权威性为依托,这样才能被消费者信服,才能稳占市场,赢得市场。

各界大力发展标准   得标准者赢得市场

    当今市场技术当先,家电产品其实卖的就是技术,德资品牌西门子以及本国家电巨头海尔之所以畅销,就是因为在国家标准规范下质量是过关的,自然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在欧美一些科技发达的国家,通常是国家标准先行、市场开拓跟进,因此产品质量有保障。

技术标准不单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能促进整个行业水平提升。具体而言,企业在执行标准的同时会形成一种市场需求,市场需要水平的提高会对产业带来进一步发展升级的压力。因此,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就在标准与需求的双向作用下不断进步,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标准不仅具有规范性,还具有排他性。谁制定的标准被采用,谁就拥有专利权和知识产权,并可坐收专利费。因此,标准之争背后隐藏的利益之争是有关标准难以出台的关键原因。

标准之战实乃众家电企业在争夺标准的话语权。一个家电企业掌握、实施、占据相关标准的多与少、先与后,直接决定了家电企业在市场中的“起跑线”位置的前后距离以及奔向、抢夺目标市场的“跑道”是否弯曲或平坦。

    对此笔者认为:只有在技术标准上赶超国家标准,即便是在国家标准空缺的状况下,也能自制严格的技术标准把控产品质量。如果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之路上凸显“技术自律”,等待这些企业的将是广阔的市场。

    全球家电业的竞争方式已发生深刻变革,技术专利与标准控制成为最重要的竞争工具,谁拥有标准,谁就拥有市场话语权。如今,中国不再是标准的缺席者,而是标准的参与者和主导力量。在已经过半的2008年,家电国家标准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