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理应成为消费者的消费导向
(2008-07-11 17:57:15)
标签:
杂谈 |
“行业标准”理应成为消费者的消费导向
家电企业新品辈出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家电业新品辈出。本来,标准是规范市场、引导消费的最好动力,向标准竞争靠拢,对促进市场规范、提升我国家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而且面对琳琅满目、新品辈出的家电市场,消费者也非常希望标准能够对科学选购提供指导。近日,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调查数据显示:高达91.45%的消费者表示国家标准是自己选购产品的重要依据。
虽然各种标准竞相出台,但因为多种因素的制约,有些不仅难以提供消费指导,在很多情况下还会引起市场混乱、误导消费。很多消费者由于相关知识缺乏,在选购产品时常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人们将希望寄托于相关国家标准,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尽量完善家电标准,指导消费。
对此笔者认为:目前很多企业经常将概念炒作应用到了极致,不仅让消费者难以看清本来面目,而且加重了市场的混乱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家电标准就成了理清市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的最权威的依据。
现有标准难以信服
近年来,企业纷纷介入标准制定中,行业发言异常活跃,一时间,整个家电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甚至充斥着消费者看不懂的“技术术语”。企业之间不愿意承认和接受同行有价值、有创新力的标准,这一现象导致了各企业“标准概念战”的升级,企业标准也陷入了自言自语的尴尬处境。据中国电子商会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调查表明:凡是非强制性的标准,执行力度都会大打折扣,特别是由单个企业制定的协会标准,就更难执行了,而且还特别容易被攻击,其中原因便是缺乏权威性。
对此,笔者认为无论是怎样的标准,都应该以权威性为依托,这样才能被消费者信服,才能稳占市场,赢得市场。
各界大力发展标准
技术标准不单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能促进整个行业水平提升。具体而言,企业在执行标准的同时会形成一种市场需求,市场需要水平的提高会对产业带来进一步发展升级的压力。因此,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就在标准与需求的双向作用下不断进步,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标准不仅具有规范性,还具有排他性。谁制定的标准被采用,谁就拥有专利权和知识产权,并可坐收专利费。因此,标准之争背后隐藏的利益之争是有关标准难以出台的关键原因。
标准之战实乃众家电企业在争夺标准的话语权。一个家电企业掌握、实施、占据相关标准的多与少、先与后,直接决定了家电企业在市场中的“起跑线”位置的前后距离以及奔向、抢夺目标市场的“跑道”是否弯曲或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