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震环球科学救援心理援助科学美国人杂谈 |
分类: 科普活动 |
没有做过心理师工作的志愿者们一发现自己情绪不正常,请急速向当地心理师或督导师请求援助。这个求助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这是成长为心理师的基础过程,千万不要压在心里。
也请心理志愿者的亲朋好友们看到此贴后急速提示他们,我先感谢大家。
昨晚在两江酒店由汤教授讲解的心理援助志愿者在援助中的出现相关处理及应急联系:志愿者应该说与应该做的事项,不应该说与不应该做的话与事。在现场接受培训约百人,相信同学们会记在心里,用在生活里。
心理学一门自助助人的学问,一门超越自我、认识认知世界的学问。希望大家有时间都能了解学习心理学。
希望在那里——直面地震伤员的心理
从接触心理学来,一直都在网络做咨询。面对这次大灾难,重庆各大医院凭自己的容量收集少至几十名多到几百上千名的伤者。由环球科学、家庭医药牵头的心理援助队从初期的排查开始针对性的心理师单独治疗。
他:35岁,初中文化,来自北川,双亲健在,夫妻恩爱。震前妻子在北川一超市工作,有个五岁的男孩(震前在北川中心小学幼儿园学习),有一姐姐远嫁他乡。
三年前他骑摩托与拖拉机相撞后(当时在做小生意)下肢瘫痪,地震当时他正在医院五楼治疗,医院房子倒塌时对他有伤害的大石块正好压在他的下肢。他被挖出来时曾大声问苍天:天,你为什么不把我震死?
20号转来重庆。经护士长介绍: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保住他的下肢(不截)。他一个人在重庆,曾打电话给远方的唯一有音信的姐姐姐夫,但姐姐姐夫很忙碌,无法来看望他。不过有个好消息:他的五岁孩子现在安好(在救助中被送到成都)。具体孩子在那个位置怎么才能联系还没有落实。他妻子在工作的超市整座大楼被双面山体滑坡夹击的泥流淹埋,父母下落不明。
这次心理援助由我与李华一起完成,李华是一个善解人意的热心女孩,我们在进去先拟定了一个方案:倾听(他自我诉说)——理解(从内心感受他的感受)——稳定情绪(支持性聊天)——鼓励(让他自我发现)——联系(告诉他随时可以联系我们)。
从进去到出来我们整整聊了近二个小时,他的情绪也从低沉无佘而转成兴奋、激动。眼神里看到希望的神采。
回来后我很迷茫:我是什么?是神吗?能救他与生活的水火中吗?我应该为他规划一条路吗?
也曾想起老师们常说的:我们不是神,我们是人,一个有平常心的普通凡人。
也曾感悟出应该让他自己找到出路,我们给予他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及关怀就是最好的办法!
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措施,稳固他的情绪,支持他接受新知识,采取人文爱心关怀他,仔细观察感悟他的发展状态况。(陈慧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