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模拟试卷(二)
(2009-06-16 17:51:41)
标签:
杂谈 |
北京科技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或专升本、专科)《宏观经济学 》模拟试卷(二)
姓名: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总 分 |
得分 |
|
|
|
|
|
|
|
答题要求及说明:
1、在统一发放的试题和答题纸上写清姓名、班级和学号
2、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3、试卷共四页,六类大题
一、名词解释(10分)
1、
2、失业率
3、通货膨胀率
4、总供给
5、财政政策的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40分)
1、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部著作是( )
(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2)大卫·李嘉图的《赋税原理》
(3)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4)凯恩斯的《通论》
(5)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包括这样的内容( )
(1)经济增长
3、最小的经济周期是(
)
(1)朱格拉周期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4、下列项目哪一项计入GDP?( )
(1)政府转移支付
(3)购买普通股股票
(5) 企业支付的贷款和债券利息
5、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的“投资=储蓄”,是指( )
(1)计划的投资恒等于储蓄
(3)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
(4)事后投资等于储蓄
6、根据平均消费倾向(APC)、平均储蓄倾向(APS),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储蓄倾向(MPS)之间的关系,下面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1)如果MPC增加,那么,MPS也增加
(2)MPC+APC=1
(3)MPC+MPS=APC+APS
7、LM曲线是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它的条件是()
(1)收入与支出均衡
(3)储蓄与投资均衡
(5)出口与进口均衡
8、宏观货币政策和宏观财政政策的区别在于( )
(1)前者主要通过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总需求,后者主要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来影响总需求
(2)前者主要通过改变投资支出发生作用,后者主要通过影响消费支出发生作用
(3)前者主要用来对付经济萧条,后者主要用来对付通货膨胀
(4)以上三者都正确
9、一般在经济衰退时期()
(1)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
(3)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
10、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
(1)国外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2)消费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3)投资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4)以上几个因素都存在
11、总供给曲线垂直到原因是( )
(1)假定收入是不变的
(3)假定名义工资是不变的
12、技术进步将导致( )
(1)劳动需求减少
(3)实际工资下降
13、国外利率的提高将使( )
(1)IS曲线左移
(4)BP曲线左移
14、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引起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 )
(1)人民币的供给增加
(3)美元的利率下降
15、摩擦性失业是这样一种失业( )
(1)在衰退时增加,在繁荣时减少
(2)当求职者放弃寻找工作的希望时增加
(3)在失业者缺乏新创造的工作所需技能时增加
(4)发生在从一工作转换到另一工作的过度时期并作为其结果
16、人力资本指是( )
(1)人们所拥有的资本品
(3)生育能力
(5)工人工作时使用的资本品
17、如果劳动力增加使产量增加1.5%,技术进步使产量增加3%,则自然增长率为( )
(1)1.5%
(3)4.5%
18、中周期的每一个周期为( )
(1)5~6年
19、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彼特认为,每个长周期包括( )个中周期、每个中周期包括( )个短周期。( )
(1)6个;3个
(3)10个;3个
20、在工资率既定的条件下,发生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时有利于( )
(1)雇主
三、多项选择题 (18分)
1、失业的类型包括( )( )( )( )
(1)季节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2、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缺陷是( )()( )( )
(1)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都很难作出完全准确的统计
(2)国民生产总值无法反映福利状况
(3)对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比较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4)从理论上讲,用这3种方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相等的
3、衡量GDP的方法包括( )( )( )( )
(1)最终产品法
(3)收入法
4、中央银行的负债项目包括( )( )()( )
(1)流通中的通货
(3)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5、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 )( )( )()
(1)公开市场业务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6、广义的国民收入包括( )( )( )( )
(1)GDP
四、简答题:请联系现实,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职能?(10分)
五、计算题(10分)
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
工资100亿元
租金30亿元
利润30亿元
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30亿元
出口额60亿元
所得税30亿元
要求:(1)按收入法计算GNP;
(2)按支出法计算GNP;
六、论述题: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你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12分)
北京科技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本科(或专升本、专科)《宏观经济学 》模拟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10分)
1、
答: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价值,而不管这些要素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生产的价值,属国民概念。若定义国外支付净额(NFP)为本国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则国内生产总值GDP=GNP-NFP.
2、失业率
答: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状态,宏观经济学通常将事业分为三种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的百分比。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即使经济能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3、通货膨胀率
答:把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交易价格总额进行加权平均,通货膨胀就表现为一般价格的上升。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用Pt-1代表基期的一般物价水平,∏为通货膨胀率,那么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为:∏=(Pt- Pt-1)/ Pt*(100%)。具体可用三种价格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率: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民生产总值价格这算指数。
4、总供给
答:总供给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的就业的基本资源所生产的产量。这里所说的基本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在宏观经学中,描述总产出与劳动、资本和技术之间关系的一个合适的工具是生产函数。
5、财政政策的目标
答:财政政策的一般定义是: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财政政策的经济目标是:充分就业、经济均衡稳定增长、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单项选择题(40分)
1——65(4)(5)(2)(5)(1)
6——10(3)(2)(1)(4)(4)
11——15(4)(1)(4)(4)(4)
16——20(2)(4)(2)(1)(1)
三、多项选择题 (18分)
1.(1)(2)(3)(4)
2.(1)(2)(3)
3.(1)(2)(3)
4.(1)(2)(3)(4)
5.(1)(2)(3)(4)
6.(1)(2)(3)(4)
四、简答题:请联系现实,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职能?(10分)
答 :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一般认为,中央银行有三大职能:(1)作为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货币。如,我国的货币是由中央人民银行发行的。(2)作为银行的银行,即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用票据再贴现、抵押贷款办法)、又为商业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还未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结算业务。(3)作为国家银行,第一,它代理国库,一方面根据国库委托代收各种税款和公债价款等收入作为国库的活期存款,另一方面代理国库拨付各种经费,代办各种存款与转账;第二,提供政府所需资金,即用贴现短期国库券等形式为政府提供短期资金,也用帮助政府发行公债或直接购买公债方式为政府提供长期资金;第三,作为政府与外国发生金融业务关系;第四,执行货币政策;如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在通过调整利息来调整我国的经济运行。第五,监督管理全国金融活动。
五、计算题(10分)
答:(1)按收入法计算GNP
GN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00+10+30+30=170(亿元)
(2)按支出法计算GNP;
GNP=C+I+G+NX=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用于商品的支出+(出口额-进口额)=90+60+30+(60-70)=170(亿元)
六、论述题: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你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12分)
答: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已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样,都是调节国民收入已达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的目标,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这种作用没有任何中间变量,而货币政策则还要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对总需求发生影响,因而间接的发生作用。如,在当前经济不景气阶段,各国采取了积极地经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政府支出,以及扩张的货币政策,如降低利息,来拉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