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2012-04-09 09:10:28)
标签:

原创

传说

魔兽

探秘

游蛇

锦蛇

王蛇

赤链蛇

乌梢蛇

鼠蛇

宠物

虎蛇

锉蛇

分类: 动物世界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

http://p.you.video.sina.com.cn/swf/quotePlayer20110418_V4_4_40_10.swf?autoPlay=0&vid=41421762&uid=1235531101&pid=346&tid=1 

    游蛇科种类多,从外形到习性差距较大,除了前面介绍的树栖型游蛇和水蛇类,大多游蛇以陆地为大本营,演绎各自的生命传奇。我国游蛇类有37属144种,仅颈槽蛇属的虎斑游蛇、链蛇属的赤链蛇、颈棱蛇等6属12种为后沟牙类毒蛇,蛇种毒牙无沟、无管,呈利刀状,毒腺不发达,分泌量少,咬人时很难用毒牙咬到人体,除非被咬物深深纳入蛇口内,通常不易造成中毒现象。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游蛇科大多数为无毒蛇,不少种类能不仅捕食其他游蛇,也捕食毒蛇,如著名的王蛇、王锦蛇等。锉蛇属约15种,产于非洲,蛇身切面呈三角形,鳞片具棱嵴,故名。锉蛇体大,色不鲜艳,无花纹,夜间在地面上活动,无毒,捕食包括毒蛇在内的其他蛇类,如尼亚萨锉蛇(见上图)。维德角锉蛇(见上图),体长1.2米,最长达1.65米,头肥大,身体粗壮,体色呈粉红色,背部有白色线纹,有规则布满褐色斑点,生于非洲东部和南部,以蛇类为食,专吃夜蝰。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眼镜蛇科的虎蛇以剧毒闻名蛇界,而非洲虎蛇属则是色彩鲜艳的无毒蛇,身上有黑环,仅2种,如半环非洲虎蛇(见上图)。代表种非洲虎蛇(见上图),体长60-68厘米,是非常漂亮的蛇种,眼睛大呈红褐色或黄色,体色为鲜艳的粉黄色,躯干上布满30-39个黑色斑点,分布于南非和纳米尼亚的背部,主要以蜥蜴为食,嗜食壁虎,也捕食其他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游蛇:别样的风景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类别:爬行动物                科目:有鳞目游蛇科 

产地南极洲外                  濒危:濒危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链蛇属约10种,分布于亚洲,我国已知4种,如白链蛇(见上图)。赤链蛇(见上图),别名火赤链、红斑蛇、桑根蛇,全长可达1.5米以上,头背黑色,鳞缘红色,枕部有一“∧”形红色斑,因具有60条以上的红色窄横纹而得名,背鳞平滑。赤链蛇分布于日本、朝鲜和我国除宁夏及青藏高原外的各省区,栖息于平原、丘陵和山区,常见于田野、山坡、路旁、竹林、村舍和水域附近,有时进入住宅内。常卷曲成团,伏于草堆下,多在傍晚活动,以鱼、蛙、蟾蜍、蜥蜴、鸟等为食,喜欢捕食其他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粉链蛇(见上图)为我国特有种,目前仅知分布于海南岛五指山、吊罗山,常栖息于平原或丘陵近水域处,性情凶猛,主要以蛙类为食,也捕食其他蛇类。黄链蛇(见上图),别名黄赤链、方印蛇,全长可达80厘米,最大可达1米,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和缅甸、越南,生活于山区森林,靠近溪流、水沟的草丛、矮树附近,偏树栖,傍晚开始活动,夜晚最为活跃,主要以蜥蜴为食,也吃小蛇、爬行动物的卵。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乌梢蛇属个头较大,如黑网乌梢蛇(见上图),别名青乌梢、龙骨鼠蛇,体长2.5米,背部正中有一条黄色的纵纹,体侧各有两条黑色纵纹,至体后部消失,分布于东南亚和我国云南,栖息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中低山地带,常在农田、河沟附近,主要以蛙类为食,也吃小杂鱼、泥鳅、黄鳝。黑网乌梢蛇大多白天活动,行动极为敏捷,善攀爬,爱活动,但少具缠绕能力。乌梢蛇(见上图),俗称乌蛇、乌风蛇,体形较大,全长可达2.5米以上,广泛分布于中国,国外未见报道。生活在丘陵地带,主要以蛙类为食,也吃蜥蜴、鱼类、鼠类。乌梢蛇性温顺,由于栖息地破坏及人类大量捕杀,目前野外生存数量大减,应予保护。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颈槽蛇属多达19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如颈槽蛇(见上图)。我国常见种为虎斑游蛇(见上图),别名虎斑颈槽蛇,俗称竹竿青鸡冠蛇等。体全长近1米,色彩鲜艳,体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体前段两侧有粗大的黑色与桔红色斑块相间排列,枕部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八”形斑,生活于山地、丘陵、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水渠、稻田附近。以蛙、蟾蜍、蝌蚪和小鱼为食,也吃昆虫、鸟类、鼠类。虎斑游蛇是一种分布较广的达氏腺毒蛇,受惊扰或被激怒时能昂首举颈,颈部膨扁;身体呈“S”形弯曲,形状与动作像眼镜蛇。国内没有致死病例,但在日本有报道称有咬人致死的案例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颈棱蛇属仅4种,分布于印度、东南亚和中国,如黑红颈棱蛇(见上图)。我国产颈棱蛇1种2亚种。颈棱蛇(见上图),别名伪蝮蛇,全长约1米左右,体型粗,尾巴短,背面呈棕褐色,有两行粗大的深棕色斑块,头部略呈三角形,外形极像蝮蛇或蝰蛇,常与竹叶青混淆,但竹叶青通身为绿色。国内主要分布于河南及长江中下游各省区。颈棱蛇生活于海拔600-2650米的山区和林木茂密的丘陵地带,主要以蟾蜍和蛙类为食,性情温驯,无毒,无攻击性。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锦蛇属因多栖于林地和农田房舍周围,常进入农宅猎捕鼠类而被人们称为鼠蛇,而真正的鼠蛇属仅黑线鼠蛇等3种。鼠标蛇(见上图),别名乌肉蛇、草锦蛇、水律蛇、山蛇、滑鼠蛇等,体长一般1.5-2米,最长可超过2.5米,性情较凶猛,攻击速度快,捕食鼠类、蟾蜍、蛙、蜥蜴和其它蛇类等。代表种灰鼠蛇(见上图),别名黄梢蛇、索蛇、过树蛇、过树龙、过树榕等,体长1-2米,眼大而圆,背面棕褐色或橄榄灰色,躯干后部和尾背鳞片边缘黑褐色,整体略显网纹,上唇和背面灰褐色,体中、后部每一背鳞中央有黑褐色纵线,前后缀连成黑褐色纵纹;腹面淡黄色,广泛分布于印度、东南亚和我国华南地区,捕食蛙类、蜥蜴、小鸟及鼠类。灰鼠蛇行动敏捷,性情温顺,与金环蛇、眼镜蛇合称三蛇,是我国南方著名的食用蛇类,因过度猎捕,该物种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游蛇科王蛇属也称为皇帝蛇是欧美大名鼎鼎的蛇类,不仅斑纹丰富多变,更是以捕食响尾蛇等其他蛇类而闻名。王蛇属多达10余种,也有混种,有人认为应归为一种,以绞杀方式猎食蜥蜴、鼠类和其他蛇类,不少种类是著名的观赏蛇类,灰带王蛇(见上图)赛诺隆乳蛇(见上图),别名牛奶蛇,体长1-1.8米,外形似剧毒的珊瑚蛇,体表颜色为三色交替环状,橘红、黑色和黄色,或橘红、黑色、白色交替,也有的品种不是环状,而是有红色大斑点,分布于北美、中美洲,亚种25个,栖息于农田、草原、树林和矿山,性情温顺,是有名的宠物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王蛇是无毒的大型游蛇,独特之处在于不仅捕食鼠类、蜥蜴、鸟类等,在原产地经常以响尾蛇或铜斑蛇为食。王蛇体长最大达1.9米,一般都是以蟒蛇的缠绕方式使猎物窒息死亡后再吞食,如加州王蛇的亚种沙漠王蛇(见上图)常捕食剧毒的响尾蛇。该属种比较普遍是加州王蛇(见上图),别名普通王蛇,体长60-100厘米,基本体色似银环蛇的黑白交织的环状花纹,如美东亚种(见上图),但变异体色很多,亚种较多,分布于北美,栖息于半沙漠、草原、森林等广泛区域,对毒蛇具有免疫力,常捕食其他蛇类和响尾蛇等毒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王蛇属多达8种,色彩变化多端,如高山王蛇(见上图)。不少种亚种较多或变异较大,如墨西哥王蛇(见上图),全长60-90厘米,躯体背部斑纹有宽幅横纹或窄幅横纹等不同形式,即使同胎亦会有不同的斑纹出现,是为适应周围环境而使彼此间有极大差异的典型,栖息于略为干燥的林区,与加州王蛇不同,为夜行性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锦蛇属多达50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如玉斑锦蛇(见上图)。我国的锦蛇多达16种,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种类和数量均较多,如百花锦蛇、灰绿锦蛇等。常见种黑眉锦蛇(见上图),别名黄颌蛇﹑枸皮蛇﹑黄喉蛇﹑家蛇﹑菜花蛇、秤星蛇等,全长可达2米左右,头和体背黄绿色或棕灰色;眼后有一条明显的黑纹,体背的前、中段有黑色梯形或蝶状斑纹,略似秤星,分布于东南亚、印度、朝鲜和我国,亚种有8个。黑眉锦蛇以游荡方式觅食,捕食鼠、鸟、鸟卵、蜥蜴、小蛇、蛙、昆虫等,在农村住宅改造前曾是被人亲昵地称作“家蛇”的常见蛇种,栖息于山地、丘陵、竹林和农舍附近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锦蛇属不仅体型较大,色彩艳丽,是著名的观赏品种,其中百花锦蛇、黑眉锦蛇、三索锦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也是药用蛇。紫灰锦蛇(见上图),别名红竹蛇,体长1米,背部紫铜色,头背部有3条黑色带纹,纵向后坤,中间1条起自鼻间,止于鳞末端,另两条起自跟后,一直延伸到尾部,分布于我国的中部以南和台湾地区,亚种2个,色彩艳丽,国外见于印度。紫灰锦蛇生活于海拔200~2400米山区的林缘、路旁、耕地、溪边及居民点,以小型哺乳类为食。王锦蛇(见上图),别名王蛇、黄喉蛇、黄颌蛇、王蛇、锦蛇、黄蟒蛇、王蟒蛇、油菜花等,体长2米以上,头背鳞缝黑色,显“王”字斑纹,分布于我国各地,国外分布于越南。动作敏捷,性情凶猛,爬行速度快且会攀爬上树。王锦蛇体大凶猛,遇到同类相互缠杀,系广食性蛇类,以捕食蛙类、鸟类、鼠类及各种鸟蛋,也吃其他蛇类甚至同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锦蛇属不少物种具适应攀爬的脊稜腹鳞,常在树林中捕捉鸟类,该属绞杀方法猎杀猎物,自卫时摆动尾部,从肛门腺里排出一种难闻的液体,并能竖起身体向人冲击。四线锦蛇(见上图),体长可达1.8米,淡灰色,背部和体两侧各有两条斑纹,分布于意大利至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为欧洲最大蛇类之一。该属最著名的宠物蛇为玉米锦蛇(见上图),别名玉米蛇、粟米蛇、红鼠蛇,全长80-120厘米,最长可达182厘米,变异种较多,体色千变万化,花纹美丽异常,分布于美国南部、墨西哥,喜欢栖息于森林,林地,农田等地,常以小型哺乳类动物、小型鸟类、小型蜥蜴、蛙、蝾螈等为食,性情温和,是最受欢迎的宠物蛇之一。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锉蛇属的非洲虎蛇属的半环非洲虎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锉蛇属的非洲虎蛇属的非洲虎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锉蛇属的维德角锉蛇捕食毒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链蛇属的赤炼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链蛇属的粉炼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链蛇属的黄炼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乌梢蛇属的乌梢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鼠蛇属的鼠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鼠蛇属的滑鼠蛇(鼠标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颈棱蛇属的颈棱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颈棱蛇属的虎斑颈槽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锦蛇属的黑眉锦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锦蛇属的紫灰锦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锦蛇属的王锦蛇捕食尖吻蝮(五步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锦蛇属的王米锦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王蛇属的灰带王蛇捕食岩响尾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王蛇属的加州王蛇捕食响尾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王蛇属的加州王蛇无毒的游蛇类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王蛇属的高山王蛇

龙:传说的兽原型探秘(游蛇类)

欣赏王蛇属的墨西哥王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