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2010-12-10 00:14:54)
标签:

原创

猎奇

动物

世界

精彩

自然

传奇

迁徙

活化石

马蹄蟹

近亲

蜘蛛

蝎子

分类: 动物世界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

    鲎是传奇动物,科学频道中播放进化史记录片,其中一幕是巨大的海蝎追逐原始鱼类,结果被鲎伏击毙命的一幕。这种古老的动物其祖先出现在4亿多年前古生代的泥盆纪,从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不愧“活化石”之称。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虽又称马蹄蟹,但不是蟹(见上图),而与蝎(见上图)、蜘蛛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有亲缘关系。与近亲最古老的代表的蝎目不同,鲎依然居住海洋,蝎类都爬上陆地,主要以昆虫及蜘蛛为食不过鲎类每年为繁殖会爬上海滩产卵,与海龟、棱皮龟有点相似。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鲎家族成员稀少,种群没落,而近亲蝎、蜘蛛进化很成功,空前繁盛。世界上大约有4万种蜘蛛,除南极洲外,遍及各大陆,如生活在南美洲的潮湿森林中的格莱斯捕鸟蛛(见上图),四足外展时体宽可达25—30厘米,重量约为120克,世界上最大的蜘蛛,喜食小鸟、青蛙、蜥、蝎和其他昆虫。蝎子与蜘蛛同为蛛形纲动物,约有1500种,分布于非洲中部及南部的非洲帝王蝎(见上图),可达30厘米以上,尾端的毒针则呈现红色,为现存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蝎子,捕食蟋蟀、蟑螂、蝗虫和老鼠等小型捕食动物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中国鲎:传说的活化石

类  别:节肢动物        科 目:剑尾目鲎科鲎属

原产地:太平洋          食 性:肉食性             

美丽指数:★★★        濒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鲎为剑尾目动物,该目在古生代泥盆纪极盛,现仅存3属4种,通称鲎。鲎头胸部背面为大而穹圆的马蹄形头胸甲,故称马蹄蟹,4亿年以来,鲎体型与祖先一样,被誉为为活化石。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体形巨大,生活在浅海或潮间带沙滩。常见种也为代表种为中国鲎。另一种著名的种类为分布于北美沿岸的美国鲎(见上图),最大体长达60厘米以上,寿命可达14~19年,主要以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和其他水底无脊椎动物为食,也有时包括虾和乌贼,也是唯一的美洲种。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另外的两种鲎均分布于亚洲。南方鲎(见上图),别称巨鲎、大鲎,全身棕褐色,外形像瓢,尾部长有一条细长的剑状尾巴,主产于东南亚圆尾鲎(见上图),见于东亚东南亚沿海地区,是鲎现存种类中个体最小的一种,主要以沙虫、小蟹、贻贝的双壳类动物为食。圆尾鲎野外的存活率偏低,一万只幼鲎中,约只有1-2只可存活至10至15年,即成活到生殖成熟的阶段。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中国鲎,即我们常称的鲎,别称三刺鲎、马蹄蟹、三刺鲎、鲎鱼、王蟹、六月鲎等,为剑尾目鲎科鲎属古老动物。美国鲎、巨鲎、圆尾鲎形态和习性上均似鲎属的中国鲎,该种类港湾的水域中最为丰富。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中国鲎,分布于我国长江口以南东、南海沿岸至马来半岛海域。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中国鲎体似瓢形,深褐色,全长可达70cm,宽约30cm,雌性成体一般体重都在2kg以上。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鲎雌雄异体,有四只眼睛由头胸部、腹部和尾剑三部分组成,全体覆以硬甲,背面圆突,腹面凹陷。头胸甲自前缘至左右两侧呈半圆形,雄性个体前缘两侧各有一凹陷处。尾刺能自由运动,当背部贴地时常用此尾使身体翻转。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中国鲎为暖水性的底栖节肢动物,栖息于20-60米水深的砂质底浅海区,昼伏夜出,喜潜砂穴居,只露出剑尾。中国鲎成年后就很耐饥,连续10个月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中国鲎食性广,以动物为主,以蠕虫、环节动物、腕足动物及软体动物为食,有时也吃一些有机碎屑,是软壳蟹类的天敌。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中国鲎,一般生活在深海区,夏季繁殖,每年6-8月回到沙滩上产卵,对沙滩的沙质和温度等自然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产卵场所通常选择在接近高潮区、退潮时阳光照得到的沙滩上。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雌鲎在产卵前在沙滩上挖穴,将卵产在穴中,每穴产卵100-1000粒,接着雄体把精液撒在其上而受精。袂孵出的幼鲎,体长仅7-8mm,没有剑尾,身体仅分中央及两侧三部分,与三叶虫的成虫极相似,故称三叶幼虫。幼鲎在滩涂上长到9岁才移居浅海,一般要到13岁才达到性成熟。雌鲎一生中要蜕皮18次,雄鲎19次,约15年才能成熟,一旦成熟之后,就不再蜕皮。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雄鲎抱住雌鲎成对爬到砂滩上挖穴产卵。此时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鸳鸯”之美称。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鲎历经数亿年繁衍不衰,除鲎自身的繁殖能力较强,鲎肉的口感较差,且食用后容易发生机体过敏和中毒性休克等,一直以来极少被人们捕杀。但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血液是蓝色的,可被提取物作为“鲎试剂

自然奇观:动物大迁徙(鲎)

    近年来,受利益趋势,鲎大量被捕捉,加上栖息地破坏,这种繁殖慢的古老物种数量大量减少,已沦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