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会送棉被到底对不对?

(2014-07-22 15:48:11)
标签:

棉被

灾区

灾民

三伏天

红会送棉被

分类: 实事杂谈

一股超强台风“威马逊”来袭,不仅横扫海南、广东、广西三省,导致数十万民众遭灾。同时,红十字会也未能幸免,遭遇新一轮舆论吐槽,原因就是红会往灾区调拨了几千条棉被和夹克衫,此举迅速引发狂风暴雨般的非议,不亚于凶猛的“威马逊”,把本来饱受诟病的红会再一次推上了风口浪尖。在郭美美因赌球被拘,让红会再次遭灾的同时,这次“三伏天送棉被”事件着实让红会措手不及。

正因如此,面对质疑和非议,红会的回应显得手忙脚乱就不足为怪了。广东红会首先发声,“救灾物质需求是由灾区工作人员层层上报的”,发棉被是考虑灾民“日后的需要”。

顾名思义,与其说这是在及时回应,倒不如说是在匆忙推卸责任。灾区正值炎热酷暑,受灾地区普遍达到35摄氏度高温,灾民急需的物品恐怕不是棉被和夹克衫之类,而且,救灾一线是解燃眉之急还是考虑“日后的需要”不言自明,恐怕连小孩子都明白。

再者,面对质疑,红会强调,往灾区送棉被是救灾的“常见做法”、“固定项目”,而且此次送去的棉被比较薄,适合老人、孩子等人群防潮保暖。广东红会此后又解释,现在仓库里只有棉被等“常备救灾物资”,没有毛毯和凉席。这段解释,与其说是红会慌乱中露出了破绽,不如说基础工作不扎实,正所谓“平时不用功,关键时刻就发蒙”。平时不调研,不掌握各地实际情况,尤其是在灾害来临时不因地制宜及时调整策略,在这次“威马逊”的考验下,红会的做法还是让人感到有点“脸红”。

关于“红会三伏天送棉被”到底对不对,大家褒贬不一,各执己见,有的说,棉被是各国救灾的“标配”,有的说昼夜温差大,老年人、孩子等体弱者,的确需要保暖物品。我却以为,理论上讲都说得过去,但客观上还要立足当地实际。谁最有发言权?受灾当地政府、救灾部门尤其是灾民,他们最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目前急需什么,救援部门要深入一线调研,急灾民所急,想灾民所想,要把握轻重缓解,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急需的先办、急办,比如,到底需要多少棉被,最好整准,及时到位,免得浪费,真正做到雪中送炭。

至于海南等灾区到底需不需要棉被,中国天气网给出了科学而又权威的解释:此次超强台风灾区民众可能在露天宿营,若晚上室外有风则更有凉意,尤其是老人、孩子等体弱者,更需要保暖物品。

其实,红会三伏天救灾送棉被,不能一概否定,不能单纯说不对,更不能上纲上线,还是要客观对待,多角度评价。比如,关于夜晚风凉的情况,央视评论员杨禹发微博说,根据他于盛夏在南方水灾地区采访的经验,很多夜晚灾区是很凉的,露宿的老人孩子确实是需要棉被来铺或盖。

我以为,红会与棉被事件不是对与不对的问题,而是面对质疑,红会的手忙脚乱,本能的推卸责任,没有科学客观的解释,才导致问题升级、网民情绪激化。

态度决定一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