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跪”为啥不值钱了
(2011-01-17 11:46:30)
标签:
陈女士西安本本主义考场现代汉语词典杂谈 |
分类: 实事杂谈 |
为了考研,西安36岁的大龄考生陈女士在上班之余,苦读了一年多,可15日上午到考场后发现没带身份证,她联系家人送证件,并向考场工作人员下跪恳求先进考场,未果;陈女士拿到家人送来的证件时,开考已过15分钟,她被拒绝进考场,再次下跪请求,依然被拒。(1月16日《华商报》)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也许大多数人都会如此评价此事。我的女儿也是如此,“如果开了口子,今后不就乱套了吗?”
本人不是和稀泥,一分为二看待此事,当然要坚持原则,严格制度。但是,制度是人定的,也是人执行的。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来源于现实,但又要不断根据现实的发展变化而修改完善。这就是陈女士遇到的现实,因为准考证而被拒绝进考场,与其说本本主义太重,灵活机动不足,不如说工作人员太冷漠。
不是被逼无奈,不是感天动地,谁也不会下跪表达无奈与感激。陈女士也是这样,被逼无奈,两次下跪,都没能让规定“松动”,更没让工作人员“心动”。面对冷血,下跪还值几个钱?
“求求你别让我再喝了。”朋友相聚,酒至高潮,我酩酊,欲吐,面对苦苦劝酒,我无奈求饶,“我给你跪下了还不行吗?”朋友大笑,停止劝酒。一句玩笑,虽然缓解紧张气氛,但是逃不过喝酒这一关。在这里,下跪求饶既是本能,也是无奈。
跪,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下跪,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谢罪、求饶、感激、羞辱、惩罚等含义。而对于陈女士,下跪就是求饶,或者说就是“救命稻草”。
自古以来,儿女跪拜父母,臣民跪拜皇帝,下人跪拜主子,等等。社会发展,时代前进,下跪者逐渐多了起来,有人对下跪描述道:有崇敬的跪、有悔恨的跪、有轻率的跪、有无奈的跪……甚至,也有欺骗的跪。有主动下跪,还有被动下跪。但不论是什么理由,人跪下了,已然卑微,情感表达已到人生底线,就已经表明了自己最大的虔诚。然而,真正有几个能受的起这一跪?
按照传统,除了子女跪拜父母、长辈,徒弟跪拜师傅以外,跪拜大礼,不是随随便便,不可轻举妄动。但时至今日,下跪,屡见不鲜,记者下跪采访,官员下跪求饶,校长夏规劝学,司机给乘客跪,人给狗跪等等,有真诚,有忏悔,也有无奈,都在表达一种心情,或是一种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街头乞讨的长跪不起,以表诚心,期望以自己的揪心换取他人的爱心与善心,岂不知,假作真时真亦假,很多乞讨专业户让爱心遭遇欺骗,时间一长,人们也就不为下跪而动心,更不会为下跪而献爱心。
“千人上访下跪”都没能打动市长之心,何况一个女子,才两次下跪,小巫见大巫,不能如愿以偿也是情理之中。
尽管古语说得好,“男儿膝下有黄金”。但是,物极必反,物以稀为贵。下跪的多了,司空见惯了,鱼龙混杂了,见怪不怪了,麻木不仁了,下跪也就不值钱了,下跪者还当三思而后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