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一次温暖的旅行
(2010-11-22 09:22:52)
标签:
伊图里河莫尔道嘎下铺车长卧铺旅游 |
分类: 社会纪事 |
最近,林城牙克石通往北部林区各个林业局所在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沟里”)的火车时刻改点,原来直通满归和莫尔道嘎的火车,如今都要在伊图里河转乘,然后分岔分别到达满归和莫尔道嘎。
本来通往“沟里”的火车只有一趟,而且慢如蜗牛,被人戏称为“老牛车”。而今,车次一改,交通更为不变。人们怨声载道。本人也是心中怨气十足。不过,最近的一次旅行,让我感到了些许安慰,改变了先前的一些看法。
11月19日,临时决定和母亲回得耳布尔,匆忙购票,只有上铺,因为妈妈已经71岁,身体羸弱,弱不禁风,只好放弃购买卧铺,期望上车能补上一张下铺。
晚上11:40分,我们登上的牙克石至伊图里河的6951次列车准时发车。我来到4号车厢补票处,只见大家都在那里购买卧铺。售票员身材魁梧,说话却轻声慢语,耐心有加。
一瘦高个男士恳请售票员为他们补一张下铺,其余的三张哪怕都是上铺也可以,因为有病号,还有随行医生。售票员虽然面有难色,但还是耐心解释,“你要是提前打招呼,我都能给你预留下铺,可是,起、确实没有那么多了,下铺更是有点难。”不过,售票员答应车开一会之后,查铺看看是否能够腾出下铺。原来高个男子一行四人,其中一个病号,前一天也是乘坐此次列车前往牙克石看病。因为医生说没有治疗的价值,他们只好返回。
我上前询问是否有卧铺,最好是下铺,因为母亲年岁已高,行动不便。售票员面有难色,但还是让我耐心等待一会,尽最大努力安排。
此时,一乘警挤进人群,告知售票员:“车长吩咐,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上车,给留一张下铺。”
车开十几分钟,上铺已经卖出几张,等待下铺的不是有病号的,就是老人行动不便的。
此时,一位温文尔雅的女车长引领者两位老者来到补票处,“给这位老太太补一张下铺”。开始以为他们“走后门”,接下来才得知,那老太太已经90多岁,在70多岁的儿子带领下上车,和车长说明原因之后得到了优先照顾。尽管大家都急着买票,但是,面对此情此景,不但没有心生怨气,反倒对车长的举动心生敬意。
面对大家的急切需求,女车长亲自前往卧铺查看情况。一会功夫,车长带来喜讯,还能腾出一张下铺。闻听此言,那带着病号的高个男子眼睛一亮,身体本能地往前倾斜,举起手中的两张百元大钞,售票员再一次核对无误之后,开了一张下铺、一张中铺,商量的口吻说:“一个下铺给病号,一个中铺照顾病人的,还有其他病号需要照顾”。高个男连连点头,表示理解,“这就很感谢了!”
看着我身边坐着的年老体弱的母亲,望着我急切的目光,售票员索性站起来,“我去看看还能不能给你们腾出来一张下铺”。等待之中,女车长从对面走过来,看着我翘首以待的眼神,有点无可奈何,“实在是没办法,就找个长座让老人躺一会吧,卧铺恐怕没希望了”。我表示理解,“不过,售票员去卧铺车厢了,看看能否腾出下铺。”
不管咋地,此次乘车,感受颇多。即使不能补上下铺,心里也感到温暖,因为乘务人员的服务态度让人感到温暖。
几分钟之后,售票员回来了,“给你们腾出了一张中铺和一张下铺”。补票之后,售票员看着我手里拿的手机刻意叮嘱我,“这是宿营车,不要在这里打手机,以免影响乘务员休息”。我连声保证。再说了,都后半夜了,睡眠要紧,哪有时间打手机啊。
引领着步履蹒跚的老妈走向卧铺车厢,一位乘警紧紧跟随,不断地提醒老妈:“慢点,慢点,别摔着了。”用手电照亮,将我们送到指定铺位,安顿好之后,那位乘警才离开。
凌晨5:30,车停伊图里河。下车之时,寒风刺骨。我在扶着老妈的胳膊,慢慢下车,车下两位乘务员主动帮忙,搀扶这老妈下台阶。顷刻之间,脑海里闪现出电视里、报纸上报道过的车站工作人员搀扶老人上下车的情景。以前以为都是为了报道而摆拍的,如今,自己亲身经历了,才知道误解了,顿时感到有点汗颜。
7:30,转乘伊图里河至莫尔道嘎的列车准时发车。车上暖意融融,没有像很多人所言的,车上很冷,要多穿。
寒冬里的一次旅行,既是难忘的,更是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