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访老大难 为啥“老大”出面才不难?

(2010-10-20 06:43:50)
标签:

广州市

老大难

大接访

信访制度

信访渠道

杂谈

分类: 实事杂谈

 “广州市领导公开接访活动”18日举行。在书记市长坐阵的流花展馆主会场,17日晚上已有20多位市民通宵排队,大多还背着水和干粮,用报纸、纸盒打地铺。“捱一个晚上没关系,最紧要能见到大领导、解决问题。”这些连夜候场信访的市民准备反映的是房产证“难产”、社保、劳动纠纷、拆迁补偿等问题。(2010年10月19日新华网发展论坛)

“一把手”亲自接访,的确让人拍手称快。群众之所以热情高涨,排队等候,是因为“一把手”权力大,说了算,而且只要大领导过问、答应的事情一般不会“泡汤”,正像有位网友所言:大接访是大领导悉数出场,“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这应该是群众集中“赶场”候访的原因。

按理说,领导官衔再大,也不能跨越法律。信访问题再大,也要依法依规办事。所以说,大领导接访虽然是集中解决难题的一种方式,可以和群众面对面,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推动,一种示范。推动的是日常的信访接待,示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依靠“一把手”亲力亲为,尽管可以尽快解决问题,但是难免影响工作效率。领导精力有限,一旦习惯了事必躬亲,信访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为群众解决难题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为什么事都要等领导指示、批条,具体工作人员的依赖性也会慢慢形成,想方设法解决信访问题的主动性也就会慢慢降低。

主办方表示,广州市领导与群众直接对话沟通已经成为常态,市领导每月一次接听市民来电、不定期下访约访、定期批阅市民信件和电子邮件等,还在全市推广手机短信信访,信访渠道十分便捷畅通。此次未能提前领取到接访登记表的,平常仍可通过正常途径反映信访问题。

但是,事实不容乐观。尽管在高喊什么大接访,但是,很多地方做的都是“大劫访”,对上访者死看死守,围追堵截,有点警察抓小偷的味道。“跨省追捕”、“信访办主任上访”等事件就是一个提醒。

群众的要求不高,应该给我的,我有权利得到;不该是我的,我坚决不要;暂时有困难不能解决的,讲明情况,群众不会胡搅蛮缠。但,绝对不能欺上瞒下,“围追堵截”。否则,把上访者截住了,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因为堵截,产生了新的问题,积怨更深,问题更严重。量变到一定程度也就自然而然的发生质变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扫黄打黑之所以每次集中行动都令人触目惊心,是因为平时疏于管理,积重难返。上访之所以成为老大难,是因为职能部门没有注意日常为群众排忧解难,推诿扯皮,让群众失去信心。“大官好见,小鬼难搪”。如果只能部门及时解决问题,老百姓还用得着带水和干粮连夜排队向“一把手”反映问题吗?

上访何时不再老大难?不靠“老大”出面也解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