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菜游戏”不能一棍子打死
(2010-10-13 13:15:55)
标签:
江北文化部手机上网重庆晨报qq空间杂谈 |
分类: 实事杂谈 |
哥偷的不是菜,是寂寞的人生。10月11日,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执法监督处一名李姓值班人员表示,因为陆续接到市民投诉反映“网上偷菜”游戏的危害,文化部将对此进行研究。这位工作人员称,互动“偷菜”功能属简单机械的操作,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有可能对“偷菜”功能逐步取消或进行改良。(2010年10月13日 重庆晨报)
在一些人逐渐淡漠了“偷菜”游戏的时候,文化部突然要禁止“偷菜”,让我感到有点奇怪,仔细一看,原来甘肃的中年妇女“偷菜入魔”,从虚拟偷到了现实,不仅满足了自家吃菜,尝到甜头的她一发不可收,偷多了还将家里吃不完的剩菜拿到当地市场卖掉。涉嫌盗窃的李女士被警方依法拘留5天,并处以500元罚款。
尽管大家都知道玩物丧志,不能游戏人生,可是,面对“偷菜”游戏,很多人不知不觉,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消磨时间,耽误工作,影响休息,破坏健康等等,“偷菜”带来的负面效应不能在漠然视之了。
5月17日凌晨发生在江北宁慈公路那起恶性死亡事故搞清楚了,“事发时,肇事司机正在用手机上网‘偷菜’。”为了解闷,小许下载了用来进入QQ空间的手机软件,装在自己手机上,并包月上网,一有空就手机上网“收菜”、“偷菜”,甚至开车时也不忘忙里偷闲。
游戏本来是娱乐的,业余生活的消遣,紧张工作之余的放松,正所谓劳逸结合,寓教于乐。可是一旦成瘾,不能自拔,甚至引发违法犯罪,就背离了游戏的初衷。
本人偷菜只是随便玩玩而已,每次开机,总是不由自主种菜,偷菜,却没有上瘾,更没有像有些人那样如痴如醉,甚至不能自拔。本人的QQ上总有人申请加好友,每次显示都是女性,每次我都幽默的奉上一句调侃之词:又来个偷菜的。对方也哈哈回敬,算是默认。很多人加我之后,都不言不语,隐身偷菜。有感而发,我写了短文《失声的QQ,偷菜的工具》,与众网友产生共鸣。
对于偷菜,曾经有人担心会扭曲价值观,不劳而获,以偷为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有点小题大做。毕竟只是个游戏,玩玩而已,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一下,也未尝不可。至于将偷菜改为摘菜,是为了避开“偷”的嫌疑,倒也在理,但不应该上纲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