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管理教育冤屈多方面伤痛赵作海杂谈 |
分类: 实事杂谈 |
“河南佘祥林”回忆受审时遭四五个人殴打,称此前不知法为何物,经此事件后“相信法律了”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0-05/12/1290789_71n.gif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0-05/12/1290789_111n.gif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0-05/12/1290789_121n.gif
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0-05/12/1290789_131n.gif
5月9日9时,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赵作海一案的再审情况,认定赵作海故意杀人案系一起错案,撤销省法院复核裁定和商丘中院判决,宣告赵作海无罪。8时许,赵作海步入河南省高院设在监狱内的庭审现场。审判长依据程序宣布裁定其无罪释放。赵在相关法律文书上签字后,鞠躬致谢。(5月10日《新京报》)
此前,在获知自己无罪释放以后,赵作海沉默半晌,最后抑制不住地涕泪横流,失声痛哭。在劝慰平静以后,赵作海对监区警察多年来的管理教育表示了感谢。他说,狱警根据他年龄偏大、家庭困难的实际情况,一直从多方面对他予以了关怀照顾。由于在狱期间服从管理教育,赵作海获得了两次减刑奖励。
忍受冤屈11年,终于真相大白,自己在获得自由的时候,不是愤怒声讨,而是鞠躬致谢,这是“罪犯”赵作海怎样的无奈?无奈的伤痛,伤痛的无奈,在忍耐了11年之后,依然是无奈和伤痛,而且化作了“鞠躬致谢”。
赵作海首先感谢的事监区警察多年来的管理教育。他们本来没有杀人,为啥要接受监狱警察的管理和教育?他本来没有犯错误,被关进监狱本来是个大错误,反过来,赵作海却要感谢监狱多方面的关怀照顾。如此“管理教育”和“关怀照顾”,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彻骨心寒。
不身临其境,不感同身受,不会做出惊人之举。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赵作海才在冤屈11年之后,还要对政府“鞠躬致谢”。这一“鞠躬”,表明赵作海绝望中的一种万幸。这一“致谢”,表明了赵作海痛苦中的一种解脱。强弱对比,冤屈11年,终究还他公道,赵作海只有无奈的感谢,不敢奢求其他的了。因为自己的力量太小了,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也许,就在感谢的同时,刑讯逼供,喊冤无效的阴影一直在刺痛他的敏感而又麻木的神经。
我想,赵作海应该感谢的不是公安机关,而是“复活”归来的赵振晌。如果他不回来,恐怕冤屈永远不得昭雪。但是,他为啥要“顶礼膜拜式”的感谢政府而不是风怒声讨追究责任?他不愿意提追责。他说,“我不懂,那是公家的事情,公家说怎样就怎样。”
赵振海说的话除了无奈还是无奈。因为自己没杀人,公家非得让他承认杀人,不承认就刑讯逼供,屈打成招也就不可避免,自然而然。赵振海感同深受,只能听公家的,“公家说怎样就怎。”公家宣布他无罪释放,他还是听公家的,尽管自己冤屈,但公家开恩了,他重获自由了,不能不感谢公家,尽管无奈。公家的人来慰问他,他会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手贴着裤缝,鞠一个躬,90度。
也许,赵振海感谢政府比起周洋感谢父母,会让某些官员感到舒服些,有点成就感,有点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英雄气概。赵振海感谢公家是无奈是解脱,周洋感谢父母是本能是真情流露,后来“被逼”着感谢国家也是无奈也是解脱。
由此说开来,现实中很多类似的“感谢”现象让人感到扭曲了。警察破案本来天经地义,职责所在,但是当事人却要送锦旗、写表扬信以示感谢,有关部门居然还以此为考核指标。不仅仅是公安机关,很多部门都如此,面对百姓的“千恩万谢”,公家的公仆们沾沾自喜,自得其乐,却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忘记了在其位谋其政,忘记了无功便是过,忘记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