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拾荒老人捐款,精神可嘉,做法不佳

(2010-04-22 08:43:47)
标签:

老人

关爱

做法

客观报道

张忠泉

盐城

杂谈

分类: 实事杂谈
http://www.people.com.cn/mediafile/pic/20100421/86/4852256860405431938.jpg
老人在10万元捐款书上签字。郭小川 

     盐城一名常年捡拾破烂的82岁老人张忠泉,13日作出惊人的举动:将自己多年主要靠捡破烂积蓄的10万元巨款,统统捐给盐城慈善总会。报道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记者深入采访获悉,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张忠泉就开始乐善好施,半世纪以来已捐款数百次。这种执着也让他遍尝一般人所不能承受之苦痛:遭人非议,妻离女散…… ( 人民网 2010年04月21日 10:00 来源: 《扬子晚报》)

    连日来,大家被拾荒老人张忠泉捐款的事迹感动着,纷纷撰文赞美他。的确,老人“学雷锋见行动”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不知倦怠,甚至在遭人非议,妻离女散的情况下依然“痴心不改”,的确感天动地。

    然而,在众人的一片赞扬声中,本人却感到有点苦涩。亲情、友情、爱情都很美好,因为无私援助他人,无视亲人的感受,导致妻离女散,尽管精神可嘉,但是做法有点不可取,对于媒体来讲,可以关注,可以客观报道,可以理性分析,但不应该一边倒,更不应该推而广之。老人行善成“痴”,但媒体不能宣传成“痴”,否则就是“痴呆”了。

    近50年来,老人行善成“痴”,甚至影响到了自己家庭的生活,让妻子和女儿很是不满,相继离他而去。4月13日捐款那天,记者问及老人的家庭,他简单地说了句:“妻子离了,女儿不认我了。”

    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本应该大力提倡。但是凡事都要量力而为,不能过格。家人也是人,也需要真情关怀,亲情关爱,不能“舍近求远”。妻离子散了,老人还在乐善好施,对他人无限关爱,对老婆孩子却极其刻薄,这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情感?要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亲情是维系家庭的基础,不顾家庭的和美,只顾他人的安危,如此乐善成“痴”不应该大力提倡。

    对老人助人为乐的精神,本人举双手称赞,但是对于其做法,却不能完全赞同。就像居委会经常劝阻他的捐赠行动时说的那样:“在你吃好、住好、生活好的前提下,把剩余的钱捐出来,不要再出去拼命挣钱了。”

     据了解,离婚后的张忠泉只身一人生活在盐城,一次,张忠泉生病,女儿来看他,见张忠泉孤身一人躺在病床上,边哭边责备:“你不是喜欢帮助别人吗?现在怎么别人不来照应你啊!”女儿的埋怨不是没道理,老人关爱他人,除了应该得到赞美之外,在危难之际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正所谓好心有好报。

    有人说:82岁拾荒老人捐款10万元让谁汗颜?我却要说:不顾老人妻离女散,极力宣传拾荒老人捐款10万元,谁更应该汗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