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NBA” 不能“一窝端”

标签:
篮球体育缩略词nba江和平美国 |
分类: 实事杂谈 |
http://www.zibosky.com/sh/images/2010/4/8/1787788.jpg不能“一窝端”" />
4月7日,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证实,广电总局一周前向央视等媒体下发通知,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能再使用诸如NBA、GDP、WTO、CPI等外语和缩略词。江和平称,这一通知对央视的解说员和记者来说,规避起来比较简单。
( 2010年04月08日
一向不太关注体育的本人对于“NBA”的含义曾经很是模糊,只知道和美国篮球有关,但不知道确切意思,最近几年才知道它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英文缩略词。而对于““CBA”“F1”等缩略词,一直云里雾里,不知道啥意思,今天看了央视屏蔽“NBA”的报道,才知道““CBA”“F1”的中文全称是“中国男子篮球联赛”“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
对于缩略词,本人曾经出过笑话。在书店里,我看到一本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TMD”三个字母,很是疑惑,便自然的询问在场的女儿,“TMD”啥意思?结果,女儿左右环顾,拽着我往外走,显得神秘兮兮,满脸怪笑,“你可真是老土了,‘TMD’不就是‘他妈的’缩写吗?!”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尽管如此,本人对于禁用“NBA”之类的举动不跟风,也不反对,觉得没啥大必要,但也不是没道理。本人不是在这里和稀泥,而是一分为二看问题。不跟风是因为大家都习惯了“NBA”熟悉了“GDP”,突然要改口,还是有点别扭。大家习惯了,为啥非要让大家不习惯?
当初使用英文缩略词的初衷只是为了方便而已,一长窜的英文不好记,简化一下,也没啥。况且,很多国际用语的缩略词已经家喻户晓,比如VCD、DVD,没有必要非得改过来。进一步讲,每当看到不懂得缩略词,还有可能激发兴趣,促进人们刨根问底,寻求英文全称,探究中文全称,不经意间还让人们掌握了一些常用英语单词,也是一个意外收获。
其次,我说不反对,是因为禁用“NBA”之类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崇洋媚外,因为追赶国际潮流,很多人整一些不伦不类的缩略词,既影响了日常交流,又淡化了汉语的地位。
凡事都不要做得过火,一放就乱,一管就死。既要肯定约定俗成的事实,也要加强规范管理,不能一冲动就全放开了,一窝蜂了;一不高兴就要一棍子打死,一窝端了。
一位网友调侃说:“我们坐在沙发上喝着可乐看NCAA总决赛”,难道就非要还原成“我们坐在两边有扶手且装有弹簧或厚泡沫塑料等的靠背椅上喝着加入古柯树叶和苏丹可乐果的提取物的碳酸气化的软饮料看美国大学体育协会一级联盟男子篮球锦标赛冠军争夺战”才算合理吗?如果非要如此,那就应该先把CCTV5“汉化”成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五套节目!
尽管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调侃,毕竟表露了民众的一种观点。至于沙发之类的外来语,早就深入人心了,即使是当初拿来之时,恐怕也没有人好奇地去探究为什么叫沙发。如今,DVD已经家喻户晓,没有必要再改口叫什么“数字化视频光盘 ”。大家已经习惯,何必要画蛇添足?
然而,一分为二来看,英文缩略词不可全面禁用,也不泛滥成灾,弄得到处都是缩略,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像《老大的幸福》里面,老大进京上厕所时,面对男女卫生间的英文缩略词晕头转向,结果错进了女卫生间,老大调侃的总结,女卫生间标识“W”是“仰卧起坐”,男卫生间标的标识“M”是“俯卧撑”。正确的办法应该是,对于公众场合的标志应该中英文并用,照顾大多数,兼顾国内外。
对于央视等媒体屏蔽英文缩略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谦表示,“这样的举措在国外早已不是新鲜事,例如俄罗斯媒体,早已在电视台和报纸上全面禁止出现外语单词。” 他向记者介绍,“在俄罗斯,俄语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是最优雅、最纯净的语言。强烈的民族自尊也让他们拒绝在各类媒体上出现外语。这是捍卫民族语言纯洁、维护媒体用语统一的体现。”而对于国内媒体的此次改变,在他看来也会起到相同的作用。
我不知道广电总局下达“改口令”出于什么目的,但我只是从简单易行、方便群众着想,我以为,禁用“NBA” 不能“一窝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