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弃治疗重症女婴,父亲未必是冷血

(2010-02-05 14:58:49)
标签:

育儿

爱心妈妈

女婴

重症

宝宝

天津

分类: 实事杂谈
 近日,天涯论坛一个网帖称,天津一名刚出生患肛闭等疾病的宝宝,父亲及亲人对她放弃治疗并送到临终关怀医院,志愿者上门救助,父亲及亲人坚持不予治疗。整个过程在网上直播,引起网友极大关注,并展开应否救治的大激辩。截至记者发稿时,即使经过10多名志愿者的努力和当地有关部门的过问,宝宝的父亲仍态度坚决,坚持让宝宝“安静”地死去。( 2010年02月05日 08:10:10  来源:广州日报 )

对于此事,我的态度有点模糊,我可怜那个孩子,刚一出生就面临与即将永远的离去;我同情孩子的父亲,亲骨肉重病在身,自己却要放弃救治;我还默默地为孩子的母亲流泪,自己的心肝宝贝的降生,做母亲的一定倍加幸福与自豪。然而,直到现在,在病房中苦苦等待的宝宝的母亲仍不知情。难为了宝宝的父亲,因为不想宝宝母亲伤心,所以才做出隐瞒的举动。

 

你怎么看待父母弃治重症女婴的行为?
共有280人投票, 起止时间:2010年2月5日2010年3月5日.
  1. 父母太冷血,弃治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 避免以后的痛苦,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3. 很难说怎样对孩子更好,是个两难,尊重父母选择
     验证码: http://forum.home.news.cn/verifycode.bmp    投票结果...
版权所有:新华网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
Copyright: www.xinhuanet.com 2002-2003

 

新华网发展论坛发起了投票:你怎么看待父母弃治重症女婴的行为?尽管心情难以平静,尽管不忍心说三倒是,我还是在最后一项投了票。同时,我更理解孩子的父亲及其亲人的做法。而且,我更倾向于第二种看法,“避免以后的痛苦,才是真正对孩子好”。

肛门闭锁、多发瘘、肾积水、心脏卵孔未闭等先天缺陷,孩子带着缺陷来到这个世界,同时也伴着痛苦开始了人生旅途。可以想象,将来不知道还要面临多少的痛苦与折磨。在她不尽的痛苦之中,家人也跟着担惊受怕,痛苦不堪,与其如此,不如放弃。但是,在中国,这种放弃似乎丧失人性,丧尽天良。我认为凡事都要因地制宜,就事论事,不可上纲上线,更不能谩骂攻击。而是要清醒对待,理性思考,事情到了这一步,放弃虽然很难,但未必是一件坏事。正如网友菊花色雷说的那样:不让死是一种伪善,没有见过抢救的人不知道抢救治疗是多么痛苦;看着自己的孩子死,我想没人会好受,放弃的决定绝对比无意义的治疗需要更大的勇气。

这个勇气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这个做法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对于放弃对孩子的治疗,他们家人的理由主要有两条。第一,宝宝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那13天里,已经受了太多太多的苦。每一次的检查和治疗,对宝宝来说都是一次折磨。他们不忍心宝宝再继续这样受苦,认为如果可以安静地走掉,少点痛苦,才是最好的。“他们几乎找遍了全天津的医院,每一家医院都说应该治疗,不肯就这样放弃,最终他们找到了现在这个临终关怀的医院愿意接收宝宝。”第二,即便治疗,也不一定治得好,而且治好以后,还会有各种困难,“他们担心的是,即便治疗成功,将来宝宝在生活上也会有一些不便之处,工作、婚姻、生育多少都会受到影响,将来长大了,这些问题会不会困扰宝宝一辈子,人生陷入困境,受尽歧视。”
     我很理解宝宝家人的想法,他们正是出于一种对宝宝的爱,才忍痛割爱,决定放弃治疗,让宝宝安静的离开。
尽管这一做法表面看起来有悖常理,尽管天津的每一家医院都说应该治疗,不肯就这样放弃。但是即便治疗,也不一定治得好,而且治好以后,还会有各种困难。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医院最有发言权,到底能不能治好,有没有先例,医生也要给个权威的解释,看看宝宝的病是否能够治好,也好让宝宝的父亲以及亲人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他们不是没钱给孩子治疗,而是怕孩子今后遭受更大的痛苦。如果治不好,放弃虽然很残酷,但未必不是一种正确的选择。长痛不如短痛。

让人感动的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机会,网友组成“爱心妈妈”联盟启动了营救计划,为孩子争取生存权而到处奔波。连日来,很多网友妈妈们自发赶到了南开区华苑雅士道的这家医院。十几位爱心妈妈不畏严寒,守候在医院门口。“星期日那天,由于部分妈妈情绪激动,还跟医院方面闹了点矛盾,后来警察也出面干涉。”参与其中的一名爱心妈妈告诉记者:“后来,儿童希望组织的工作人员带上工作函,连同当地妇联的工作人员一同去医院,医院的态度就好多了,不过这一切还是取决于宝宝的父母。如果要为孩子实施手术的话,必须要得到其父母的同意。”

网友组成的“爱心妈妈”联盟的营救行动令人肃然起敬,让人感动万分。但是,有些事情不是仅仅靠爱心就能够如愿以偿的,比如癌症患者,本来回天无力,患者受尽病痛折磨,家人以泪洗面,直至倾家荡产,负载累累,最终人财两空。死去的无可挽留,活着的更加艰难,这不是一道德谴责的问题,而是将来人们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既然无可挽回,“安乐死”也是一种解脱,一种减少病人痛苦的选择,尽管目前看起来还有点“不人道”,“没人性”。一位网友说的话我很有同感,他说:“亲眼见过无数家庭为救治绝症亲人而落得人财两空, 在这个事例中我还是认同小孩父亲做法的, 因为这种病过于复杂难以治愈 ,只能是耗费资源, 让患儿安静的离去, 无论对社会、对家庭、对患儿自身都是最为明智的做法。请不要指责,干什么都要量力而行。”

退一步讲,即使“爱心妈妈”的举动感动上苍,孩子接受手术治疗,保住一命,但是终身残疾的概率很大,甚至可以确定结果就是终身残疾。那么,孩子面临的是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创伤,还有别人的歧视等等,“爱心妈妈”帮得了一时,能帮得了一世吗?

我以为,父亲放弃救治重病宝宝,舆论要客观对待,不要上纲上线,不要愤怒声讨,更不要攻击谩骂,道德谴责,而是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冷静对待,让宝宝安静的离开,让宝宝的父亲及其亲人安静的面对,尤其是母亲得知真相之后不至于面对如此激烈的争论和辩解,让宝宝的妈妈也安静的面对这无可挽回的现实,走出痛苦和悲伤,从而安静的开启新的生活。

最后我要说,父亲放弃治疗重症女婴,不但不是冷血,恰恰是一种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