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提前入学,惊喜中的担忧

(2009-12-07 16:30:13)
标签:

教育

育儿

周岁

家长

儿童

分类: 实事杂谈

每年9月1日开学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才能进入小学接受义务教育,而只晚一两个月甚至是几天就得再等一年上学。这一让不少家长苦恼的“幼儿园复读”现象引发不少争议。记者昨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目前正酝酿对严格的小学入学年龄规定“松绑”,学校在优先保障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的前提下,可考虑接收将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 2009年12月07日  北京晨报 )

如今的孩子吃得好穿的好,心智发育都很好,而且见多识广,思维敏捷,考虑放宽孩子入学年龄,不墨守成规,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的确是件好事。既能满足家长愿望,又能灵活机动,让一些“聪明”的孩子提前入学,提前进入学习小学阶段,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但是,惊喜中也有两点担心:

一是标准很难掌握。在回答网民的提问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教育部官方网站留言答复时表示,如果父母送距离9月1日还差两三个月才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学校可否接纳,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根据《义务教育法》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的立法宗旨,“我们认为,学校在优先接收和保障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后有学额空缺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接收即将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

这里的“可以考虑接收即将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让人感觉原则性太强,模棱两可。弄不好会造成入学混乱,影响义务教育的实施。因为开了这个“口子”,很多家长便会想方设法,千方百计让孩子提前入学。面对一道道“门槛”,家长们是不会望而却步的,为了孩子,可以“求爷爷告奶奶”,不惜代价,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前是明文规定,入学必须年满6周岁,硬杠杠,不容易作假。而一旦放宽这个限制,标准不划定,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很不好操作。

二是会增加家长的望子成龙的期望,导致“拔苗助长”的加剧,无形中加大了孩子的压力。你想啊,本来幼儿园应该是启蒙的,以玩耍为主,开发智力,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要适应孩子的天性,不能过早的压担子,以免扼杀天性。但是,但目前很多家长和幼儿园都在抢抓机遇,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幼儿园竟然与小学“接轨”,甚至成了“小学班”,孩子们学习的内容和小学几乎一样,家长也很急切,恨不得孩子一出生就会背诵《唐诗三百首》,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做法绝对不可取,拔苗助长的后果大家都知道,不必多说。在这种背景下,马上实行“弹性入学”,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的的心情更加急切,幼儿园还会提前与小学“接轨”孩子负担更重,家长压力更大,”新一轮“拔苗助长”更为加剧。“伤仲永”的事虽然有点不搭边,但,也有一定的关联和借鉴。

不可否认,由于小学入学严格录取“8月31日以前出生”的满6周岁的孩子,导致不少九、十月份出生的幼儿园儿童不得不复读一年。的确让很多家长感到“委屈”。对此,有专家建议针对“小月份孩子”安排一些测试,如果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完全具备上学的能力,应该为他们提供入学的机会。我却不敢狗同,因为测试的标准很难制定,而且,操作起来很容易“跑偏”,就如当初“强制婚检”成为走形式一样,也会程序正常,但内容“走样”,弄不好,会让很多孩子“提前负重”,无形中比多了童年应有的快乐。

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给小学入学年龄规定“松绑”,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含糊其辞,必须要制定明确的规定,限定年龄界限,比如修改“出生日期界限”,将“8月31日以前出生”改为“12月31日以前出生”,否则,不但不好操作,还容易“跑偏”。

尽管是个尝试,但观念不更新,制度不完善,即使放宽政策也不会有多大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