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上涨,给百姓一个充足的理由

标签:
居民用电平均电价红线87度发改委价格司质疑报道不实杂谈 |
分类: 实事杂谈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司长曹长庆22日说,个别媒体有关“电价改革拟规定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用电量每户每月87千瓦时,超额将提价”的报道是不对的。每户每月基本生活需求用电数额将由各省份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国家不会制定统一的标准。(2009年11月22日 新华网)
有点晕了,都是发改委价格司司长的说法,前后有点矛盾。先是19日抛出了“87度红线”,要实行阶梯式电价,惹来一片非议。在下也挤进了议论的队伍。但没真正“揭开锅盖”之前,葫芦里到底卖的啥药,还只是未知数。不过,当时猜测,这可能是发改委在投石问路,看看大家到底如何反应,见机行事。结果,有点“英雄所见略同”的味道。正当网上质疑声不断加剧的时候,也就是10月22日,发改委价格司又出来说话了,“个别媒体有关‘电价改革拟规定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用电量每户每月87千瓦时,超额将提价’的报道是不对的。”
既然都“辟谣”了,大家就别再纠缠“87度红线到底”是否谁说的了。发改委已经表态,不搞“一刀切”。曹长庆司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每户每月87千瓦时是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我国家庭每户月平均用电量。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惯、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差异较大,国家不会用“一刀切”的方式确定全国统一的居民每月基本生活需求用电数。
面对“87度”红线,从先前的“投石问路”、“察言观色”,到后来的“见风使舵”、否认87度红线,直至旗帜鲜明,不搞“一刀切”,感觉有点晕,难道真的是媒体报道出现偏差?如果这是如此,那媒体可要注意了,不能乱说话,不能瞎猜测,要有根有据有出处,不要忘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不过隐隐约约感到惊喜的是,大概百姓的舆论起了一定的作用,百姓积极参与,维护自身利益,看来不白忙乎,没白费口舌;与此同时,更让人感到高兴的是,政府对百姓意见的高度重视和充分采纳。不管啥事,哪怕是棘手的事,只要公开透明,讲清原委,百姓还是理解的,同时还会群策群力,建言献策,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
电价为啥要涨?官方的解释是:电价改革,重要的不是涨价,而是形成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国外居民电价一般是工业电价的1.5倍至2倍。而我国长期对居民用电实行低价政策。去年全国居民用电平均价格为每千瓦时0.5元左右,既低于工业电价,也低于平均电价,而国外居民用电价格折合人民币为1元至1.5元。我国目前较低的居民电价主要通过提高工商业用电价格分摊成本实现的。
要紧跟时代,不被淘汰,就要不断改革创新,这是毋庸质疑的。但是,中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既要广泛借鉴,也要因地制宜,不能单纯那国外比,尤其是和发达国家比。发改委解释说,
我国经济不发达,居民收入不高也是事实,所以才对居民用电实行低价政策。不能一涨价就拿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比。人家美国工资高,那你也提高工资,和国际接轨吗(不仅仅是抬杠)?
其实不管什么涨价,只要给百姓充足的理由,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好事不但不会变坏,还会一路顺风,即使偶遇坎坷,没准还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11/22/xin_112110621142812581262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