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自杀,不能总怨孩子心理脆弱

(2009-11-14 19:08:15)
标签:

青少年

承受能力

挫折教育

席嘉欣

17岁女孩

跳楼身亡

手机短信

流感

杂谈

分类: 实事杂谈
11月10日,北方新报刊发消息《一17岁女孩儿昨日跳楼身亡》,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营坊道某单位家属楼一17岁女孩儿跳楼身亡一事进行了报道。随后,百度呼吧上有人发帖称女孩儿是呼和浩特铁路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因为学校老师在课堂上当众念出手机短信内容,女孩儿承受不了压力跳楼身亡。2009-11-13 北方新闻网 
 
又闻跳楼事件,又是花季陨落,感觉惋惜,更是震惊,为啥频频发生自杀事件?
生命是最可宝贵的。很多人为了治疗疾病、挽救生命而倾家荡产也不言放弃,那股捍卫生命的尊严的执着劲,让人感到生命的神圣。然而,还有人轻易放弃生命的权利,总是让人惋惜、让人不可理解。
面对学生自杀事件的频繁发生,很多人都会感慨当今孩子们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素质不好,不能经受风雨,缺乏挫折教育等等,都在归罪于不谙世事的学生。有网友说,“现在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在于家长的教育。当然,社会、学校都可以育人,但我认为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教育的关键在家长。父母的爱与教育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家长的过度溺爱、父母离异后孩子爱的缺失恐怕是当今学生心理问题的元凶!”
我却有不同看法。当然,一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是主要原因。但是,家庭和社会也有很大责任。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内因和外因在其作用。这位高二学生毕竟年龄还小,承受能力还是有限的,一旦外力不恰当地触发,便会产生不良后果,不能总是埋怨孩子。
一位学生在网上留言说,“这女生是我同学!经证实完全是由于老师语言刺激过度,内容超出她的心理接受范围,而导致她的自杀轻生。”这位学生进一步理性分析,“不管什么人,接受能力都有一个上限,超出这个范围不论是谁都会接受不了!”
很多媒体报道这件事,大都使用了“老师当众读短信,花季少女羞愤跳楼身亡”的字样,可见“老师当众读短信”是一根导火索,一触即发,酿成了悲剧。我很理解这位学生当时的心里状况,因为我上中专时,曾经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一天,刚进教室,同学们冲我哄堂大笑,闹得我一头雾水。来到座位上,有好心同学小声提醒,你的情书刚才被人当众公开朗读了。我顿时羞愧难当,满头是汗,脸红脖子粗,不敢抬头,简直想钻进地缝里。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日子里,我总是生活在羞愧的阴影里。那份羞愧,至今记忆犹新。
也许老师想刺激一下这位学生,才当众读短信,而且还现场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随便翻阅别人短信已经侵犯了个人隐私,而且当众读出短信内容,已经达到了一种羞辱的地步,花季少女羞愧难当,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采取极端行为,逃避现实也是不对的。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不强也是主要原因。
进一步讲,既然老师们都知道如今的孩子心理素质不好,抗挫折能力不强,为啥不增强针对性,为啥不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反倒采取非常措施,使用过激方法,刺激和羞辱,挖苦和讽刺,是本来就脆弱的孩子们迷茫无助,一死了之。悲哀的是,往往事情发生之后,很多人不是辩证看问题,总是在埋怨学生的不是,如此下去,悲剧还会上演,问题还会发生,埋怨还在继续,恶性循环,积重难返。
女生席嘉欣在一封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活得好痛苦,家人、同学、朋友、老师,王老师您为什么偏要这么做,我恨您!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您对我有偏见我知道,也不至于这样吧?!别人的隐私您无权干涉。其实,从报道中不难看出,女生席嘉欣不是突然想到自杀的,而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的,因为她提出要提前过生日,也许那时便有了自杀的念头。提起王老师,席嘉欣的奶奶气愤地说:“欣欣生前就再三说过王老师对她有偏见,我们不相信,总觉得老师是在教导学生,就没在意。一次考试欣欣考了全班第五名,可是王老师说她作弊了,这使她很受打击。”
 冰冻三次非一日之寒。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离异的环境,老师当众读短信等等,多种因素交织,日积月累,导火索恐怕就是“老师当中读短信”。老师难辞其咎。
 当然,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结果没出来之前,还只是猜测,不能妄加评论。
 拭目以待。
 
相关链接:
 
之一:女生死前留下遗书

  死亡现场,席嘉欣的身旁有一本书《巴黎没有摩天轮》,上面沾满了血渍。事发后,席嘉欣的奶奶找到席嘉欣的3份遗书。一封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活得好痛苦,家人、同学、朋友、老师,王老师您为什么偏要这么做,我恨您!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您对我有偏见我知道,也不至于这样吧?!别人的隐私您无权干涉……这封遗书是用一张粉色信纸写的,记者注意到,信纸上印着一段文字:“我原是天使,不过降落的时候不小心脸先着地了,回不去天堂是因为……还好,纵然我拥有魔鬼的面孔,可是我还是拥有一颗天使般善良的心。”
 

http://www.northnews.cn/news/UploadFiles_2871/200911/2009111309240315.jpg

呼和浩特市高二女生跳楼身亡,女生身旁《巴黎没有摩天轮》沾满了血渍。

 

     

    之二:心理专家忠告:要珍爱生命

      据新闻媒体披露:近几年我国每年自杀人数总计为10多万人,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居高不下,其中学生自杀的情况以中学生最为严重。2000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的一份资料显示,在中国,15岁至30岁的青年死亡的第一原因是自杀。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的趋势不但未减,反而增加。

      对此,内蒙古妇女儿童心理咨询中心的王艳平主任表示,当前青少年由于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容易因为一时苦闷或者瞬间冲动产生自杀念头,但是他们的这种念头绝对没有成人因为价值观破灭导致自杀那样坚决,只要及时发现并且进行合适的开导劝解,青少年很容易走出自杀误区。从目前的青少年热线现状来看,大多数青少年还不善于主动及时寻求心理方面的帮助,而是一味地掩藏在心里,如果长期积累,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理扭曲,承受不住时可能因一时冲动产生自杀等不良念头,这一现象应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王艳平认为,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社会整体对防范自杀意识的缺乏;青春期的迷惘。除此之外,遇到打击、挫折,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的脆弱外,还与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以个案的眼光去片面看待,应当从整体出发,抓住个体的共同点。这不是单一的案件,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学校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使他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危机,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