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诺贝尔奖成果解读:揭开衰老与癌症奥秘
(2009-10-09 15:45:44)
标签:
保健养生端粒染色体布莱克本美国医疗费诺贝尔生命可贵 |
分类: 实事杂谈 |
端粒长短影响细胞寿命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般颁给在相关领域实现特定突破的研究人员。汉松说,这三位科学家的发现解决了一个生物学的重要课题,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完全复制,同时染色体如何受到保护而不至于发生降解。
发现“长生不老”钥匙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鲁内·托夫特戈德说,端粒和端粒酶研究有助于攻克医学领域3方面难题,即“癌症、特定遗传病和衰老”。
他说,布莱克本和绍斯塔克于1982年发表论文,阐述了在端粒中有一个特定的DNA序列保护染色体不被降解,而布莱克本又在1984年与当时是其学生的格雷德共同发现了端粒酶及其作用。端粒酶在细胞老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也是“长生不老”的钥匙,在细胞癌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生物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状物质,它们被称为“染色体”。在染色体末端部分有一个像帽子一样的特殊结构,这就是端粒。端粒经常被比作鞋带头上包裹的、用于防止鞋带头散开的塑料片,它就像这个塑料片保护鞋带一样保护染色体。
评选委员会说,3名获奖者所做研究“解决了生物学一个长期存在的重大问题”。借助他们的开创性工作,如今人们知道,端粒不仅与染色体的个性特质和稳定性密切相关,而且还涉及细胞的寿命、衰老与死亡等等。
简单地说,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染色体携有遗传信息。端粒是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它能够保护染色体,而端粒酶在端粒受损时能够恢复其长度。”获奖者之一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介绍说。
研究成果有助于攻克癌症
评选委员会说,3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为世人理解细胞(运行机制)提供新视角,有助于摸清疾病原理,促进开发潜在新疗法”。
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癌症细胞利用端粒酶支撑自己无控制的“疯长”。科学家正在研究是否能用药物遏制端粒酶,从而治疗癌症。评奖委员汉松说,以三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发有关血液、皮肤和肺部疾病的疗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他表示,端粒酶在许多癌细胞中非常活跃,“如果能够摧毁具有这么高活动性的细胞,那就可能能够治疗癌症”。端粒酶缺陷可以引起某些遗传性的皮肤病、肺病和某种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谈及研究成果对攻克癌症所作的贡献,格雷德说,“刚开始这项研究时,我们丝毫不知端粒酶与癌症存在关联,只是对染色体如何保持完整无损感到好奇……我们所用方法表明,既可以针对特定疑问展开研究,也可以凭本能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