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宣传为主题,以保护好祖国北方生态屏障为己任,以服务林区经济建设为目标,着力打造具有呼伦贝尔鲜明生态、环保、森工特色的电视传媒。”
这是内蒙古大兴安岭电视台归属呼伦贝尔市管理后,审时度势,适应大势,给自己的一个重新定位。
随着企业剥离社会职能改革的逐步深入,内蒙古大兴安岭电视台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森工集团)剥离,划归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局管理,各基层林业局电视台也实现属地管理,分别归属当地旗、市广电局。
一次重大改革,相当于一次“天保工程”的改革力度,好处多多,一举多得。企业减轻负担,轻装上阵,更快地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职工增加工资,生活富足,更好地在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享受成果,和谐美满。
但,尚未完全归属完毕,各基层电视台工作尚待重新定位,过渡时期,电视新闻宣传稿源短缺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电话联络,加强沟通,确定选题,重点约稿,新闻专业人员从未因为过渡时期而松懈,生怕稍有闪失,影响宣传大局。
突出宣传大主题,做好宣传大文章。
内蒙古大兴安岭电视台将以崭新的面貌面向社会。
相关链接: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的国有林区,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居全国四大国有林区之首,是全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础,经营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的9个旗市。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现有已形成集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为主体的特大型森工企业集团,同时兼有林政资源、森林防火、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和医疗卫生、公安、教育、广电、电信等社会职能。目前,森工集团有51个企事业单位,约50万人口、20万职工,是一个社会型企业。
林区地广人稀,冬季寒冷而漫长,文化业余生活十分匮乏。林区的广播电视事业,在丰富和活跃林区职工群众乃至地方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林区的电视新闻节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林区人民了解国家、自治区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集团公司(林管局)开展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对个开放搞活、搞好森林资源管理、推动林区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林区广播电视事业,起源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当时政策(四级办电视)推动下,林区从丰富职工生活出发,投入了大量资金兴建电视台、差转台和卫星地面站。在很短的时间内,林区的电视人口覆盖就达到了98%以上。林区的采编队伍在87年森林大火,98年水灾,2003年抗击非典和其它重大报道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区的广播电视事业经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建成电视台1座(内蒙古大兴安岭电视台),电视转播台19座,有线电视台13座,卫星电视接收设备200余个。由集团公司投资近400万元兴建的电视微波网络1500余公里,微波站47个。林业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约300人,年投资近1千万元。
林区广播电视管理机构是林管局广播电视局,与内蒙古大兴安岭电视台一套机构。主要负责全林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与管理,同时负责林区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采访制作与播出和对外宣传工作。较早地实现了“采编设备数字化、节目制作网络化、节目播出固态化、从业人员知识化”。每年都有一批作品在自治区获得政府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