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感悟 |
一位初中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作文,题目为《我的心里话》,特别要求写真实的“心里话”,不许虚构。结果孩子们以自己亲身经历,倾吐了他们的心声——一个极其普遍而绝不是平凡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
人世间最纯真最无私的爱莫过于母爱了。母亲为孩子的成长任劳任怨,这一切大概中学生们都能理解。可是,一年七班的一位女同学在讲《我和妈妈说说心里话》时却流下了辛酸泪:记得在小学,一次期中考试,我考了全班第六名。当你知道后,指着我的鼻子狠狠地说:“不长志气的东西,我一天供你吃供你穿供你上学,你就考了第6名!下次不考第1名,我非打折你的腿不可!”转眼间,那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考试可怕地来到了,当我拿起笔来,刹时您的恼怒的面孔便浮现在眼前。我心里害怕极了。不知道是怎么答的卷儿,结果,成绩一公布,我排到第10名。当您在家长会上得知我考了第10名时,脸上立刻晴转多云。您大声骂我:“你这没用的东西,还不如死了!”我的心里针扎一样难受。于是,我想到了死。但我还没有勇气去死,因为我才15岁呀,妈妈!与这位母亲的做法如出一辙的是三年二班的一位女同学的父亲对她考试的“奖惩”。得80分以上,奖一元钱。得79分,奖一巴掌。得78分,打两巴掌……她说:从幼儿园到小学,爸爸从来没给过你零花钱。我也从没挨过打。可进了中学,钱和却双双而来。那次语文单元考试卷一发下来,她“仿佛触电般,懵了”。她挨了巴掌。从此,她便总是面对月亮发问:“月亮呵,月亮,你告诉我,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呀?”
与前几位同学相比,三年三班的一位女同学算是比较幸运的。她在家里是父母的宠儿,虽然不敢说要星星不敢给摘月亮,却也差不了多少。但她却不满足地说:“我需要真正的爱!”一星期天,她还在梦中就被妈妈叫醒了。一看表,才5点。她便哀求道:“妈,让我再睡一会儿呗,再说昨天晚上我都学到11点才睡觉。”“不行,早晨记忆力最好了,快起来背书!”那不容分辩的口气令她乖乖地起了床。可拿起书,脑子却迷迷糊糊的。早饭后,她刚要洗衣服,妈妈一把了过去:“唉呀!傻孩子,都告诉你多少次了,你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懂吗?”她只好再次回到桌前,捧起那突然间变得枯燥无味儿的书。一会儿,爸爸拿着给她新买来的羽绒服进屋来了:“明天就给我穿上,不然感冒了影响功课,可就麻烦了。”她试完衣服后要跟爸爸玩那已好久没有玩的跳棋。“都初三了还这么贪玩儿,赶紧看你的书去吧!”她极不情愿地提醒爸爸:“今天是星期天!”“星期天更应该好好学习。看你的成绩吧,比初二时下降了多少!怎么整的,学习时间长了可成绩却下降了。还有心思玩儿呢!”妈妈递给她一个刚削完皮儿的苹果,说:“小霞,其实我和你爸爸都是为你好,为了你将来能出人头地。”爸爸接过话茬“是呀,以后你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你干……”她没有再听下去,而是在心里反复琢磨着:是啊,为啥学习时间长了,成绩反倒下降了呢?为啥学习只是为了出人头地呢?
同这位女同学相比,一年六班的一名女同学就显得可怜兮兮了。她说:“我最讨厌过星期天,也最怕过星期天,因为我家的星期天几乎都是在唏哩哗啦的麻将声中度过的。我受不了这种讨厌的声音,只要他们一摸起麻将牌,我就得躲到邻居家或别的地方。白天,我可以躲,但晚上我却无处可去,只好在这些讨厌的声音中复习功课。有时,当我看到他们又来到我家打麻将,我真恨不得把他们撵走,可这些人毕竟是爸爸的同事,也是我的长辈,怎么办?‘无可奈何’这个词我早就学过了,可现在我才知道什么是无可奈何。我曾用棉花团塞上耳朵,背外语单词,可仍然堵不住那讨厌的声音。我多么渴望过一个安静的星期天呀!”
“爸爸,妈妈,您是否记得,小时候我对您无话不说。可现在长大了,为什么有很多话却不愿跟您说呢?”二年四班的一名同学在《给知心姐姐的一封信》中道出了缘委。一个星期天,她躺在床上左手拿书右手拿笔,专心看着一本《夜与昼》,看到好词好句儿就用笔抄在笔记本上。忽然,书被人抢了过去。“嗤”的一声,书被妈妈撕成两半儿。接着“啪”的一声,重重的一巴掌打在了她的脸上。“才初二就看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你还想不想好了?”看妈妈那凶劲儿,她没再顶嘴。而是在饭桌上趁妈妈消气儿那功夫说:“我是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摘录里面的好词句。”“你还嘴硬,看你的成绩吧!”还没等她说完,妈妈便又怒气冲冲地打断了她的话。她胡乱吃了几口饭就躲到自己那个小屋里,在日记上写道:“妈妈,您太不理解我了。”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方法,不但不会达到目的,反而会产生不良后果,甚至是不堪想象的后果。
细心地倾听一下孩子们的心声吧,认真思考一下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吧,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每一个孩子的父母们,都应该从中得到一点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