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残疾研究生600份简历石沉大海谁之痛?

(2013-04-18 08:50:07)
标签:

裴晓峰

残疾人

哈工大

武汉理工

美食

分类: 教育视野

  文/李清

残疾研究生600份简历石沉大海谁之痛?

  1986年出生的沈阳人裴晓峰,两岁时被发现患有脑瘫,万幸智力并未受到影响,身体残疾也仅是左手指略有弯曲,走路有点跛脚。2006年,他以高出一本线50分的成绩考取武汉理工大学,四年后又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在降低了就业期待后,他投出近600份简历,可没接到一个面试的电话。(4月17日《中国青年报》)

  虽然报道中说,在裴晓峰的脸上,微笑从未消失。但可以想见,他的微笑只是无奈之下的掩饰。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获得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文凭,却不能学有所用,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甚至连面试机会都没有,他的心里不可能不难过。虽然现在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但他的境遇更多来自于对残疾人的歧视,这应该是最让他和我们心痛之处。因为这剥夺的不仅是机会,还有人的尊严。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裴晓峰求职时没像一些残疾毕业生那样,在简历上不写身体情况。为了避免“无效”的面试,他在简历中标注:“本人左上肢稍有不便,但已经独自在外地生活近6年,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本人有信心……可以和正常人做得一样好,甚至更好。”然而残酷的现实浇了他满头冷水。他的挫折绝非因为竞争激烈、实力不济,基本上源于企业对“稍有不便”的他的歧视。

  应该说,政府对扶持残疾人就业是有所作为的。比如裴晓峰的父亲多次找到当地残联等部门,但这些部门提供的多是公益性岗位,月薪基本在1000元左右,只要求初中以上学历。而政府也有规定,对接纳残疾人就业达到要求的企业,减免残疾人保障金。但现实中,许多企业宁愿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也不愿安排残疾人就业。换句话说,现有的就业扶助和经济政策,并不能真正帮到裴晓峰这样的高学历残疾人。

  企业不愿招残疾人,主要是怕影响形象,辽宁省残联残疾人就业指导办工作人员表示,很多企业即便雇用了残疾人,也都安排在外人难以看到的地方。而裴晓峰在一次招聘会上递简历,一位面试官要求他当众“走两步”,他按照要求做了却再没回音。可是,雇用残疾人尤其是裴晓峰这样的,真影响单位形象吗?据有关统计,美国政府部门有16万残疾人雇员。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常将参观者领到残疾人工作岗位前,以表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说到底,中国用人单位歧视残疾人,不愿招录,是思想观念落后。

  如何才能改变现状,让裴晓峰这样的年轻人不再默默流泪,而能发挥自己才智为社会做贡献?很显然,靠政府硬性安排或经济手段,未必是最有效的办法,因为那样不能改变用人单位的心态。笔者以为,除了要向一些发达国家学习,政府部门带头多招残疾人外,还要多宣传展示优秀残疾人的能力、事迹,奖励接纳或帮助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不断营造氛围,推动用人单位歧视残疾人观念的转变。

 

  发表于城市晚报,详见:http://csw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13-04/18/content_89038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