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招待烟”背后的“腐败麻木” (北京青年报)

(2009-04-13 16:07:52)
标签:

郑陆镇

招待烟

中华烟

潜规则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文/李清

 

“招待烟”背后的“腐败麻木” (北京青年报)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干部普遍热爱“大中华”。然而,可能很少有人了解机关高档烟的消费量。4月10日《现代快报》报道,江苏常州市武进区郑陆镇政府,今年一月份共用去2789包中华牌香烟做招待用。按相对便宜的“硬中华”每包批发价42元算,2789包香烟价值超过11万元。

  当然,郑陆镇未必每月都用这么多高档烟,一月份用得特别多,可能跟春节将至有关。并且,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来讲,一个月用掉几万十几万元香烟钱,对一个镇政府也不构成什么负担。

  问题在于,镇政府的香烟支出用的是纳税人的血汗钱。这些烟或许确实用在公务场合,可是,是否不发香烟,公务活动就无法开展、工作人员都无法工作了呢?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凡是上面机关来人,每人必须一包中华香烟,而软硬包装是要看人发的,连机关领导的司机都必须要发到位”。这样的潜规则,显然与加强政府工作、为群众多谋利益没有什么关系。

  在笔者看来,最应当引起重视的,不是镇政府所用香烟花费巨大,而是“公务就要发烟”、“人人都得发烟”,已经成为地方普遍风气,大家已经习惯甚至麻木。

  试想,连公务员们开普通的会议都要发中华烟,老百姓到政府办事、干部谋求晋升等,不送更高的礼、付出更高的代价,能行吗?

  更让人郁闷的是,镇政府一个月用上千包中华烟,明显不正常,大家却无可奈何——报道中说,该镇办公室主任反问记者,“有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招待用烟超标呢?”其实,这些年有关部门在公务招待费方面,是有不少规定的。但很显然,这些规定要么不够具体,要么流于形式。否则,镇政府怎么会这么有底气?

  据说,常州各个乡镇和政府机关都有固定的香烟采购点,这些香烟采购点不是一般人随便能做的,往往要有一定的“关系”才可以经营。地方政府的招待烟现象,其实就是一种腐败。但笔者想说,追究“一个月用2789包中华”背后的具体腐败,意义并不大。政府接待费用何以越来越高,社会风气何以越来越庸俗,才更值得好好研究。

 

    发表于北京青年报,详见: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502671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