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权利贫困比招聘歧视更让人无奈

(2008-12-04 13:13:49)
标签:

蔡定剑

就业歧视

招聘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文/李清

 

  12月3日,中国政法大学的蔡定剑教授等学者,带学生在北京人才市场海淀分部现场“反对就业歧视”。蔡定剑认为,新华保险公司招聘告示上的“党员、军转、教师、律师、营销经营等优先”,属“就业歧视”条款。他还提出,国家机关招聘公职人员也有明显的就业歧视,“要求学历、年龄、性别,甚至相貌”。最让他痛心的是目前存在的“户籍歧视”,他称那“简直就相当于西方国家的种族歧视”。(《新京报》12月4日)

 

  尽管对一些招聘条款是否属就业歧视,不同的人观点存在着分歧,比如新华保险的客户经理就认为,他们的规定只是与公司业务有关,但在我们的招聘市场上,就业歧视现象相当严重,可以说是个不争的事实。最极端的一个例子,某省招公务员,竟要求女性考生须“双乳对称”。

 

  笔者是反对就业歧视的,但并不持“原教旨”态度,认为招聘单位的任何条件要求,都是就业歧视的表现。对一些职位来说,具备某些专业、经历者,确实更合适些。比如某饭店招厨师,提出“烹饪专业或有厨师经历者优先”,不能简单视为就业歧视。但一些用人单位设置的限制条件,却与岗位的性质没有任何关系。难道乳房不够对称,就当不了合格的公务员吗?

 

  毫无疑问,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是要大力去反的。不过在笔者看来,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强势,并不是最可怕的事。用人单位招聘普遍“只招本科”,我没本科学历,可以去通过学习进修,获得一张本科文凭。然而有些限制性要求,求职者却无法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变现状、达到要求。比如蔡定剑最反感的户籍歧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少单位要求应聘者有本市户口。可是,外地人获得北京、上海户口谈何容易,要有指标,或每年纳税几百万才行!

 

  蔡定剑说,招聘时的户籍歧视,简直就相当于外国的种族歧视。其实,把人按照户籍分等级,并不是招聘单位的创举,其根源在于政府设置了樊篱,让公民的户籍难自由流动。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国家实行户口登记制,在北京、上海居住一年半载,就可以登记为当地户籍,用人单位“只招本地户口”,还会有多少人感到无奈、不满,强烈指责招聘单位“不公平”呢?

 

  外地人为何进不了京、沪一些单位?女研究生求职为何总被拒绝?从表面上看,是招聘单位设置了不合理门槛,搞了就业歧视,其实根本原因是制度欠缺,让求职者处于权利贫困状态。一方面,对户籍之类非自然形成、原本可自由变更的条件,多数求职者无力去改变。另一方面,对年龄、相貌等无法自由变更,但也不该被设为招聘限制条件的,求职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歧视,缺乏进行申诉和获得救济的渠道。教授去反就业歧视,只能给求职者道义支持而已。

 

  孤立地看招聘与求职双方,似乎是公平买卖、愿打愿挨。但如果把用人单位普遍存在歧视、而求职者普遍无可奈何,放到更大背景中去审视,就会发现不是个人遭遇歧视,而是社会公正度不够,公民获取社会权利的机会不足。所以,要减少和消除就业歧视现象,光靠给用人单位施加舆论压力,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必须加快改革,健全法治,让公民权利“富”起来。

 

  链接: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beijing/2008/12-04/008@020132.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