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拿什么让人相信不存在“内部指标” (现代金报)

(2008-07-25 12:17:25)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文/李清

  随着高考录取工作的开展,高招诈骗行为进入高发期。近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重申,国家对于招生计划有严格控制,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招考院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对以有“内部指标”为名的诈骗行为,要严加防范,谨防上当。(据新华社7月20日报道)

  关注时事者都能知道,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和家长,被高招“黑中介”所骗,本想花钱上所大学,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了减少这类骗局发生,有关部门每年都发警示。比如本月初,广东省考试院就也公开声明,“计划外招生”、“内部指标”等都是骗局,“各层次高校录取严格按照录取分数线进行”。

  高校录取新生有制度,按照录取分数线进行,其实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对这点都是知道的。然而在笔者看来,有规定,不代表没人会违反它。这些年,教育部门制定的高招制度,谁能保证会被100%遵守呢?的确,在公开发布的录取计划中,是没“内部指标”一说的,但“计划外招生”之类,原本就是在地下操作的,简单否定未免略嫌轻率。

  当然,“内部指标”、“计划外招生”等,都是招生违规行为,被发现是要查处的。然而,查处毕竟事后才进行,且未必所有的违规招生,都能被及时查处和纠正。在招生工作尚未结束前,招考部门给考生和家长打包票,说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很难让人信服。要让公众相信这一说法,除非将每位考生的录取过程,对社会进行“直播”。或者,对举报者反映的招生问题,在公开场合一一给予有效的答复。

  笔者不敢说,山东、广东的招考部门,一定会有人违反纪律,或者有搞腐败的行为。但是,即便招考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但至少招考部门管不了高校。高校人员绕开招考部门,直接“帮助”考生和家长,招考部门是无能为力的。比如最近,某大学免试招收抗震英雄少年,不就有人玩“狸猫换太子”吗?这两年,高校招生干部“落马”的,已经不是一个两个。而他们“落马”的原因,多是利用职权违规招生。

  不可否认,能够提供高招“内部指标”者,确实有一些人是江湖骗子。只是,每年都进行提醒,每年都进行打击,“招生掮客”仍有市场,用家长“愚昧”来解释,恐怕是说不通的,有关部门应多自我反省。如果不能消除“内鬼”,堵住高招流程所有漏洞,招考部门的信誓旦旦,不但不能够让公众放心,相反只会提高“内部指标”身价,让“黑中介”更奇货可居。

    见报地址:http://paper.lifeningbo.com.cn/html/2008-07/21/content_64169558.htm

    跟贴请到:http://lq2006.blog.sohu.com/95104392.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