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级情绪和二级情绪

(2007-05-16 11:10:28)
分类: 心身医学和医学心理学
 一级情绪和二级情绪

 

“情绪”(emotion)由评价、兴趣和表情构成。评价(uation)就是把事物判定为好的和坏的,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_r)是把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表达出来,兴趣(interest)是对事物进行评价的根据和标准。兴趣(interest)还有一层含义是利益,也就是评价者与评价对象之间的利害关系。

情绪首先分为愉快和不愉快两极,也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愉快源于好的评价,不愉快源于不好的评价。

凡是好的东西,人们就会想得到;凡是不好的东西,人们就会想避开。因此,愉快和不愉快的情绪总是伴随着“趋”和“避”或接近和回避的行为。

评价的依据是兴趣。一个人如果兴趣广泛,好的评价就会比较多,愉快的时候也会比较多;如果兴趣狭窄,好的评价就会比较少,愉快的时候也会比较少。

愉快就是快乐和高兴,不愉快就是痛苦和不高兴,它们是第一级的情绪,常常被当作情绪的一个维度,即快感度。

人在快乐的时候情绪高涨、活动增多、思维敏捷、兴趣增强、自我感觉良好、充满活力,而在痛苦的时候情绪低落、活动减少、反应迟钝、兴趣减退、自我评价下降、失去活力。

在第一级情绪的基础上,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对自身能力的主观评价,进一步把好的事物分为“可以得到的”和“得不到的”,把坏的事物分为“可以排除的”和“排除不了的”,从而产生四种第二级的情绪:快乐(joy)、悲哀(sorrow)、愤怒(anger)、恐惧(fear)。可以得到的好的事物令人快乐,得不到的好的事物令人悲哀,可以排除的坏的事物引起愤怒,排除不了的坏的事物引起恐惧。

可以得到意味着最终一定能够得到,得到心爱之物使人产生快乐,因此,快乐通常被定义为“愿望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得不到意味着即使暂时得到也会得而复失,因此,悲哀的传统定义是“失去心爱之物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愤怒的定义是“愿望得不到满足或行动受到挫折而产生的情绪”。愿望得不到满足和行动受到挫折是因为存在着某种阻碍,这种阻碍对个体来说是坏的,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常用的措施是攻击和破坏。恐惧是遭遇威胁或危险的事物而产生的情绪。危险是坏的东西,而且较难排除,所以只好采取逃跑和躲避等措施。总之,满足引起快乐,丧失引起悲哀,挫折引起愤怒,遭遇引起恐惧。

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常常被称为“基本情绪”或“原始情绪”(primary emotions),而“原始”的意思就是“第一级”。其实,愉快和不愉快才是第一级的(primary)情绪,而快乐、悲哀、愤怒、恐惧是第二级的(secondary)情绪。

严格地讲,快乐并不是第二级的情绪,而是第一级的情绪。快乐一般发生在活动结束之时,因此,悲哀、愤怒和恐惧都可以转化为快乐或痛苦。快乐也可以发生在个体能够预见到活动的结果时,这时候,快乐和痛苦就会渗透到悲哀、愤怒和恐惧中去。快乐之所以被许多人当作第二级的情绪,是因为快乐与“可以得到的好的事物”所引起的情绪在表面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称这种情绪为“决心”(determine),其实,“决心”不是一个用来表示情绪的词,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兴奋”(excitement)或“焦虑”(anxiety)。“可以得到”不等于立即就能得到,也许需要一番努力,这会给当事人造成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悲哀和痛苦也是不容易区分的,在精神病理学中统称为“抑郁”(depression)。如上所述,丧失引起悲哀,表现为哭。达尔文认为,哭是一种求助行为。通过求助,人们可以得到别人的帮助,使失去的东西失而复得或得到其它方面的补偿。这说明,悲哀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而痛苦是坏的事物或负性评价引起的,它使人逃避、退缩和压抑,产生绝望,从而放弃一切努力,而不是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这就是说,四种基本情绪应该是焦虑、抑郁、愤怒、恐惧。压力引起焦虑,丧失引起抑郁,挫折引起愤怒,遭遇引起恐惧。压力和焦虑使人进取,丧失和抑郁(指悲哀)使人求助、被动接受或等待观望,挫折和愤怒引起的攻击和破坏行为有助于排除阻碍,遭遇和恐惧引起的逃跑和躲避行为使人远离危险。

 

情绪和本能关系密切。麦独孤认为,每一种本能都对应于一种情绪。

其实,本能和情绪并无对应关系。首先,本能作为行为的动力和内在原因是明细分化的,有多少种可以称为“行为”的东西就有多少种本能,而情绪分化不明显,基本上是类别性的。这就是说,情绪总是少于本能,一种情绪对应于多种本能。麦独孤把情绪和本能对号入座过于牵强附会,好奇、食欲、占有欲和创造欲根本不是情绪。另外,本能和行为是“及物”的,它们总是作用于某个特定的对象并对这个对象产生实际的作用和影响,而情绪是不及物的,它没有实际的功用。换句话说,本能具有适应的功能,而情绪只是一种附加现象。

达尔文认为,情绪本来也有适应功能,后来退化成一种没有实际功能的残留活动。最原始的本能是“趋”和“避”,它的作用是使某些低级生物接近或避开有关的刺激物,在生物学中称为“向性”(tropism)。随着生物的进化,行为变得越来越复杂,“趋”分化为进取和求助,“避”分化为进攻和逃跑,产生了第二代的本能,“趋”和“避”的本能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而以没有功能的活动即情感(如快乐和痛苦)的形式残留下来。随着第二代本能的进一步分化,进取、求助、进攻和逃跑也不再是独立的本能,而变成了焦虑、抑郁、愤怒和恐惧等四种情绪。

快乐和痛苦分别由正性评价和负性评价引起,评价的根据是兴趣或利益(好和坏或喜欢和厌恶),相应的行为是活动增多(兴奋)和活动减少(抑制)。焦虑、抑郁、愤怒和恐惧分别由压力、丧失、挫折和遭遇引起,评价的根据是兴趣和能力的不同组合,即想得到并能得到、想得到但不能得到、想排除并能排除、想排除但不能排除,相应的行为是进取、求助、进攻和逃跑。我们把好和不好的评价称为“初级评价”,把能和不能的评价称为“次级评价”。初级评价产生第一级的情绪,次级评价产生第二级的情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