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黑龙江的少数民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冰城馨子旅游 |
分类: 佳木斯--鹤岗-双鸭山 |
昨天,黑龙江省旅游委历时十几天的2018夏季旅游推介活动在北京落下帷幕,也迎来黑龙江夏季旅游的最佳时间。黑龙江夏季旅游之风,历经广州、上海,郑州、济南,最后到北京,去《黑龙江-大森林里的小夏天》的亮点吸引着的人们的眼球。在“重返青春岁月”、“壮游黑龙江”、“我和动物做朋友”及“黑龙江自驾旅游年”的个性线路中,你是否注意到了有一个特色内容一直贯穿其中,这便是黑龙江的少数民族文化和风情。
这些年走过黑龙江的青山碧水,迷恋大美黑龙江风光的同时,当地的人文风情也非常吸引我。在大森林里的小夏天中,感受黑龙江畔的小旅行,体味黑龙江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你的龙江之旅会更加难忘!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共有53个少数民族,世居的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10个少数民族。其中四小民族赫哲族,是黑龙江省独有的民族,一半以上的鄂伦春族
生活在黑龙江,这样的民族瑰宝只有在黑龙江你才可以感受到它独特的风情。
游猎民族鄂伦春:
鄂伦春民族现有8000多人,是我国11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它是个游猎民族,历史上曾有马背民族、森林民族、山林民族、兴安猎神的赞誉。而且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相信万物有灵。
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地区,大兴安岭呼玛县十八站、白银纳,黑河新生乡、新兴乡,伊春的乌拉嘎镇等地。
每年一度的呼玛开江节,可以最直接的感受神秘而庄严的鄂伦春祀江活动。在摆放的狍子、鱼、禽类等祭品前,族民向江水并行叩拜,捧起一块块的冰作为神圣的祀品,祈求河神保佑。
83岁的关扣尼老人是中国鄂伦春族唯一的“萨满”。鄂伦春人将“萨满”视为人和天地鬼神之间的使者,代表人向神祈求消灾祛病,生活的美好愿望。
优雅的鄂伦春人
鄂伦春族有着豪放粗犷的民族个性,打猎归来或逢节日,都要歌舞狂欢。

到黑河的鄂伦春民族园里可以看到鄂伦春人原始社会生活的缩影。
“鱼皮部落”赫哲人
赫哲族是我国最少的民族之一,现有5000多人。世居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族人以渔猎为生,早年穿的衣服、用的被褥大多是用鱼皮缝制的,现已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鱼皮文化",作为赫哲族文化的精髓,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赫哲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江平原,集中居住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佳木斯市敖其赫哲族村、抚远县抓吉赫哲族村。

街津口”呼日堪“文化节”,一场神圣的赫哲祭典
八岔赫哲渔猎文化节

赫哲人独特的《伊玛堪》表演,说唱结合,被誉为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
美丽的赫哲族姑娘,鱼皮衣好精美时尚啊!
赫哲族有很多在劳动中形成的独特的娱乐活动,节日欢聚时大家一展身手。
成吉思汗胞弟来过的草原:
黑龙江省蒙古族聚居主要大庆市的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是黑龙江难得的一片肥美的草原,这片草原是成吉思汗的胞弟、蒙古帝国元勋哈萨尔曾经来过的地方,哈萨尔的第十六世孙爱纳嘎的四个儿子曾分牧于这一区域,即杜尔伯特部。至今,哈萨尔的十八代嫡孙还在这片草原上。
杜尔伯特最有阿木塔蒙古风情岛,这里三面环湖,如一枚绿意晶莹的如意,镶嵌在十万亩碧波潋滟之中。阿木塔,蒙语之意“美味”。相传哈萨尔曾登岛射猎,品尝湖鱼后赞叹:“阿木塔!”
四个牧民、四匹高头大马的迎宾队,是草原对远方客人隆重的迎宾礼。
接过她们手里的牛角杯,敬天敬地并送上祝福,然后一仰而尽。


哈萨尔的十八代嫡孙还在这片草原上。
祭敖包,祈祷吉祥如意。
做客蒙古包,品味手把肉,再听首悠扬的马头琴曲,那美便在不言中了。
中国达斡尔族第一村: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契丹后裔。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布特哈旗、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市等。十七世纪中叶,达斡尔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浴血奋战了半个世纪之后,离开了世居的黑龙江北岸,南迁到大兴安岭、嫩江流域。全国达斡尔族人口约有13万人。
1998年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哈拉老村被百年不遇的嫩江特大洪水冲毁,全国政协投资3000万兴建了哈拉新村。
蔚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清澈的河水,鲜艳的民族服装,美丽动听的歌声,优美欢快的舞蹈,让人心旷神怡。
感受下达斡尔族的民族礼仪
女真人的后裔-满族:
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先秦时代,满族的先祖为肃慎族,当时他们生息繁衍的中心地带是牡丹江地区的宁安、海林。
满族在中国少数民族人数中占第二位,很多生活习惯已经融在了黑龙江人的生活中,比如正月十五成群结队观冰灯,现在哈尔滨的冰灯游园会就是从满族人那沿袭来的。现在保持满族特色在牡丹江比较鲜明。
靺鞨綉既有江南刺绣的柔美,又具北方人粗犷的豪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黑龙江省有朝鲜族32.7万,占全国朝鲜族总人数的近四分之一。主要公布在哈尔滨各县市、牡丹江和佳木斯。种植水稻的习俗形成了朝鲜族沿河居住的分布。
黑龙江有233个朝鲜村,佳木斯的星火朝鲜乡是我省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是闻名全国的第一个集体农庄发源地。桦川县星火村的朝鲜民俗文化节、宁安响江西邨、镜泊大峡谷的朝鲜民俗村等,是体验朝鲜民族风情的好去处。
随着旅游品位的提高,历史文化民俗游,越来越成为旅游人关注与参与的热点,而少数民族风情游,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底蕴的组成,希望我省的民族风情游挖掘得更多、更好,成为龙江旅游观光线上的亮丽风景线。
新浪网首页
前一篇:亚雪公路上,那片春花的美丽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