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东风”120相机古旧相机“东风”收藏相机“东风”老相机故事 |
分类: 心情故事-音乐-日子 |
【老相机的故事】世界照相机史上刮起的“东风”
文/图 冰城馨子
年后的日子冰城的气温依然在零下二十度左右,但天很蓝,阳光也很温和。喜欢在午后的暖阳下做点喜欢的事情,一直就想拍拍这两款据说是中国古旧相机最有收藏价值的老相机。喜欢拍照前,我称这些老相机是“破铜烂铁”,爱上拍摄后,拿起相机有了手感,对这“铁块子”便有了一种感觉,能在它们坚硬的身躯上能感受到一种柔情。对这些老相机背后的故事了解后,对相机的机身,镜头,皮盒,甚至说明书、镜头盖都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看到相机上的“东风”二字眼熟吧?是的,毛主席的手迹。这个带着历史印迹名字的相机一定会让你联想到“文革”那个特殊的年代。中国造的“东风”120相机是如何诞生的,这股“东风”是如何在世界相机史上刮起来的,这里还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老一代摄影人都知道当年的“摄影家和相机鉴赏家”江青特别喜欢西方相机,尤其对瑞典的哈苏勃莱德、德国的徕卡M3莱青睐以久。1969年,“旗手”下了指示,要上海照相机厂研制这两种照相机。提出要将哈苏勃莱德500c型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上用的最高速档1/500s康普尔快门改为最高速档1/1000s,声称“外国人有的中国人要有,外国人没有的中国人也要有”。当时定名为6920型,是1969年国庆20周年的意思,后来改为“东风”。
为了填补国内不能生产高档相机的空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上海照相机厂组成了攻关研制小组,终于在1969年年底试制成功了东风样机。但是第一批试制品并不包含1/1000s档的快门速度。对如此大孔径的康谱尔中心快门来说,要达到1/500s的最高速度档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要立马上做到1/1000s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不久“上面”又传来“指示”,说样机的镜头和哈苏不一样,很好,只是机身太像哈苏,似有抄袭之嫌,正式投产时应于改进,1/1000s还要继续研制,从此又打响了改进设计的战役。后将取景器顶盖改成海鸥 4A型那样的“侧捏式”,速度也基本达到了1/1000,这是无可奈何的改动,这样的改进是为了迎合当时要求的“赶超”精神。
由于我国当时相机制造的设备与水平还有些落后,所以,相机的个别部件是经过手工加工的,但在当时能生产如此结构复杂、性能完整、质量较高的照相机的国家还为数不多。由于制造工艺和技术上的差距,整机成本造价又高昂,当时”东风”120约合人民币9000多元,所以能用得起“东风”120相机的就是新华社、省级以上的画报、报刊了。与“哈苏“相比,“东风”在实用性上还是相差很多,极大地限制了销售市场和发展前景,所以“东风”120相机生产不到一百台就停产了。
在仿制的相机中,应该说“东风”120和“红旗20”相机的质量和性能均属上乘,而且数量极少,再加上它制造动机的这段特殊的历史背景,世界照相机史上刮起的“东风”和飘扬的“红旗”,现在成为各国照相机收藏家不惜重金千方百计猎取的机种。这两款相机在世界相机收藏史上也占有重要位置,美国相机收藏家圣丹尼在他著的书中做了专门的介绍,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收藏的角度来看,这两款相机大大地超出了老牌“哈苏”和“莱卡M3”收藏的价值,仿制品的收藏价值超出真品的虽不鲜见,但这却是该机制造者当年所料不及的。
由于我国相机收藏的起步比较晚,这两款相机有一部分已经流入国外。据报导,在1992年的拍卖会上,“东风”相机以35000元成交,在1997年的嘉德周末拍卖会上底价高达13万元,在新加坡举办的中国古旧相机的拍卖会上,一台东风相机最后成交价为11万元,据说现在保存完好的东风120单反相机估价在30万以上。
对于喜欢收藏的人来说,是否升值和升值空间仅是一个方面,收藏的经历和过程,收藏的研究和认识,与藏品有了一份深厚的感情,人们很在意的是收藏、研究与把玩过程中的愉悦和满足感。

▲05、镜头内装有康盘机械式镜向快门,速度为B门,1-1/1000秒,有自拍机及XM向光同步,整个镜头上还有景深预测杆、景深距离直接指示、EV值数据指示环等。
▲06、、“东风”120相机及80MM标准头,速度最快为1/500秒

▲07、另一款“东风”120相机,80mm标准镜头,速度最快达1/1000秒






(以上介绍部分资料来源"百度"和《相机收藏研究》,下集介绍古旧相机“红旗20”)
阿邦黑龙江旅游带你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