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长廊 风月西塘

标签:
烟雨长廊西塘风月西塘西塘雨廊西塘烟雨长廊 |
分类: 祖国各地游 |
烟雨长廊
文/图
从西塘回来发过两篇博客,有朋友留言说为什么不拍西塘的烟雨长廊呢?遂莞尔,暗笑有人比我还急呢。去西塘,怎么可以不拍烟雨长廊呢?!那么多水乡古镇,周庄、乌镇、同里,名气都很大,为什么偏偏对西塘情有独衷呢?也许,西塘最吸引我的特色便是它的独具风韵的烟雨长廊。
不知为什么,烟雨长廊这几个字对我来说,充满了一份莫名的浪漫,一点淡淡的忧伤,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神秘。常常想:既然是烟雨,就应该在有雨的日子坐在长廊下,看那雪雾的烟弥飘然若仙地浮在水上的样子;既然是长廊,那就在雨天顺着长廊漫漫的散步,一路走来听着雨打棚顶的滴答声,看着串串雨珠从廊檐垂落而下滴入河水画出的涟漪。于是,我来了,来到西塘,到西塘第一眼看到靠岸的一侧,一排排柱子里面人们来来回回轻盈地走着的情景,我有点疑惑:这就是西塘那个让给人无限联想和期待的烟雨长廊吗?抬眼一看,头顶的一个柱栏上清清楚楚地写着:烟雨长廊。
也许,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灿烂的感觉消弱了烟雨长廊应有的魅力。这样的日子不是避雨,到有遮阳的感觉了。可能过于明亮,到缺少了一份忧伤之美了。西塘的雨廊,也称廊棚。所谓雨廊,其实就是带顶的街。西塘有上千米的街道都有廊棚覆盖,集中在北栅街、南栅街、朝南埭等商业区。西塘的先人真是聪明,顺房而势的两米多宽的廊棚,便让商人贸易、行人过往都江堰市免了日晒雨淋之忧。而且廊棚沿河一侧还有靠背长椅,走累了,或者就想望望风景,便可以随意的找个沿河的长椅坐一会,发发呆,倾听一下古老镇子的划浆声,更有那画家、摄影家们躲在棚间细细端详,用笔、用第三只眼留下河岸的青房绿树。
天气像是懂我,枕着河水安然醒来时,听到了滴答的雨声。朋友以为下雨了便不能出去了,我却见雨兴奋起来。只可惜清晨里走在长廊时雨已经停了,但还可以看到石板上的湿润,那闪着光泽的晨露,水乡昨夜留下的柔情。清晨里的西塘真是静谧,尤其在这样阴郁的早晨,更是清静。踟蹰在雨廊中,虽然这个早晨,西塘水乡有点昏沉的感觉,但看到水中倒映的长廊之柱,看到水岸边洗菜的老乡,看到流连在长廊间的那些身影,这样的时刻,我终于找到了烟雨长廊的感觉。无烟,无雨,只须气氛,只要有心情,伏在心底的那些向往、幻想,便会化蛹成蝶。
烟雨长廊上飘着一个“风月轩”的幌子,不知为什么,当时拍下“风月”这两个字的时候,便觉得西塘很“风月”。后来听介绍才知道烟雨长廊的来历,相传,早先西塘塔湾街有一胡姓年轻寡妇,独撑一家老小和一个小商铺。胡家铺子前的河滩边有一个水豆腐摊,摊主王二,年轻厚道,家境贫寒,他见胡氏艰难,便生同情之心,帮着做些体力活。胡氏为感激这份情,借修缮店铺之时,沿河建起了棚屋,将店铺前的沿河街道全遮盖起来以方便王二过来时避雨遮阳。不想棚屋建好以后,胡家铺子生意特别红火,其他商家纷纷仿效,竟连成一片。后取名廊棚,意为“为郎而建之棚屋”。不管这个民间传说是否肚撰,但沿河而筑的烟雨长廊,已经成为西塘最具风情的标志。
西塘的雨廊,是一份朴素、静雅的风月;西塘的“风月”,无关风月,之情,至纯至美。
《风月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