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博物馆:一部知识青年汗水与泪水凝成的历史

标签:
知青博物馆黑河知青馆心情感悟 |
分类: 黑河-五大连池 |
去黑河参加国际旅游论坛的时候,有一项安排是去黑河新建的“知青博物馆”去参观。说心里话,对知青馆的兴趣并不大,本着了解的想法还是随着去参观了。
但没想到的是,坐落在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的“知青博物馆”的规模会这样大,设计得那么好,内容那么全,而且展示的故事那么的感人。我这个七七年高中毕业只下了两个月乡的中国最后一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虽然没有经过广阔天地的千锤百炼,但感知当年知识青年战天斗地的精神,感知他们在农村中所经受的痛与乐,看到几个动人的情节时,我不禁暗暗地流泪了。看一个展览能受到如此的震撼,这是我自己都没有想到的。
知青展馆占地总面积9万平方米,展出内容共分“共赴北大荒”“闪光的青春”“浴火凤凰”“苦涩的记忆”“大潮落去”“两地情”6个部分。除了文字、图片外,还有图画、场景、雕塑、文物等,集中地展示和反映了当年全黑龙江省185万知青艰苦创业的历史、在改革开放中拼搏奋斗的风采、在返城后为第二故乡无私奉献的新业绩。这里都是真人真事,很多资料来自于知青们撰写的回忆录。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这段历史怀念、思考、无悔,爱与痛交织的复杂情感。
站在“知识青年在黑龙江”的巨大牌子下,心情很复杂。当年,来自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甚至更远的知识青年们,在这北大荒里挥洒青春,他们经历了那么多......
当年,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年青的小将们来到广阔的天地贡献青春。他们是那么的虔诚,现在的年青人是无法理解的。经历过那样年代的同令人,站在这里肯定有着相很复杂的心情。
当年,知识青年从祖国的各地,来到了北大荒,把青春和汗水和泪水奉献在了这片北大荒的土地上。人说,北大荒精神里就是知识青年的巨大贡献。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铸就了一段北大荒辉煌的历史,黑龙江人民会永远记住这段历史的!
当年,知青在荒无人烟、野草丛生的地方建起自己的家,他们在这片天地里磨炼自己的意志,成了人生的宝贵财富。
当年食堂真实场景的再现
在这里看到很多感人的小故事:
这个故事叫“飘逝的绿围巾”。北京的一个女知知青收藏着一条绿围巾,这围巾是妈妈在严冬的时候为她织的并寄给她的。取包裹时她戴上引来了很我羡慕的目光。回到连队时,只是在上夜班时载了下,结果被连队发现了,批评为小资产阶级。后来这条围由在箱子里压了整整六年。
这幅画是一对青年和一个鸽子,这是一个叫“鸽子”的故事:女青年病了,男青年为她杀了心爱的宠物一对鸽子炖了。他找到女朋友刚吃了几口,上工的钟声响了,他赶紧把锅盖上,藏在炕洞里。晚上收工后,两人躲在屋里又偷偷起来。半夜里女青年肚子痛,被送到场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男青年哭喊着:“是我害了她啊!我一口肉没吃,全放到她的碗里了.....”那撕心裂肺的哀嚎,让人的心都碎了。
这幅画没有解说词,但让人看了不觉心酸。当年,有多少女知青因各种原因,无奈地嫁给了当地的农民。这一笑一苦的脸,让人有种说不出来的痛。
这个场景,和黑板上的字,讲述了当年知青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爱恋和依依不舍之情。
这个故事叫“情债”。老连长请他到家里吃饭,三大碗饺子让他风卷残云,造个精光。等他跳下炕去,想到外屋想盛点饺子汤时,眼前的情景令他目瞪口呆:两个孩子和他们的母亲蹲在炉台旁,围着一碗黑呼呼的雪里蕻咸菜啃窝头,每个人跟前有半碗漂着油花的饺子汤。这“情债”留在了知青的心里,当年老乡们对知青年的感情也是恩重情深的。
北大荒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知识青年的汗水、泪水,更有血水。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就留在了这里,长眠在他乡故土上。让我们永远的怀念这些英雄们吧!
金训华、张勇,这名字当年的人都不会陌生,如今站在这里缅怀他们,心情真的很复杂。左面的这位曾经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的当年的知青,就是被金训华救上来的那位知青,为此他没有回城,他在黑土地上为金训华守了三十年的墓,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
如今,人们站在这里,可能无法理解当年的激情,但那火热年代的热情,却是真实的,是闪光的,是值得牢记的。
虽然生活的条件不好,但青年们依然有着自己的快乐,刻苦学习,努力争先,文艺演出,火线入团,如今回味起来是那么的美好。
展览中,看到熟悉的周确大哥当年的照片,和他的拍摄用品、学习笔记等等,知青的岁月中他就已经是个出色的摄影家了,这为他日后在新华社做出的突出的成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右上也应该是大家熟悉的人物:责任中央的领导;刘东辉,他也是来自这的知青。
这片黑土地里走出了很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左面是著名作家,写了以知青生活为内容的长篇小说〈年轮〉的梁晓声;右上是金石画家周京生;右下是棋对聂卫平。
这位不是著名的家,但却同样的令人敬佩。当年,他与当地的姑娘相爱,姑娘家不同意,为此姑娘疯了。他没放弃为自己而疯的姑娘,与她相伴了几十年。。。图片是当年与现在。
谁来证明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贾宏图,哈尔滨知青。作家。他的文集〈我们的故事〉记述了一百个北大荒老知青的人生状态。100个人物,100种坎坷,100种令人唏嘘不止的生命。
知青文学。北大荒这片土地上蕴育了很多的知青作家,梁晓生、张抗抗等,他们创作了很多知青生活的作品,曾经影响了一个时期的文学创作。
当年的知青,没有一个不熟悉这叫做“三棵树”的火车站的站台,他们从南到这里下车转而去了北大荒,经过数年,他们再从这里转车回到家乡的时候,有的已经的拖家带口。但很多时刻,这里都是洒满了泪水的。
离开知青博物馆的时候,在这青春的足迹的雕塑前,看到几位来访的老知青们在此留影纪念。青春的足迹,从年少到白头,人生最美好的日子的一个轮回。此时,你们在想什么?
阿邦黑龙江国庆旅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