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都说“过年好”

(2017-02-04 21:16:47)
标签:

大家心理

熊汉忠

过年好

2017

微信公众号

分类: 微信公众号

为何都说“过年好”

(大家心理 熊汉忠)

 

01

“过年好”“过年好”。这几乎是上班第一天、每个人见面的第一句话。

就像年前,早早地就能闻到浓浓的年味。今天上班了,年味依然还在。过年,过的仿佛就是这长长的、浓浓的年味。

02

小时候,天天盼着过年:天亮的时候盼天黑,天黑的时候盼天亮。天黑了,一家人可以围在一起一边烤火一边吃平时难以吃到的好吃的东西;天亮了,可以放鞭炮、尤其是大年初一可以去每家每户门前捡鞭炮甚至抢鞭炮——即便抢鞭炮的时候炸伤了手也盖不住那份兴奋与快乐、还可以借着拜年的机会走亲戚、可以得到压岁钱------。因此,儿时的过年似乎就是穿着新衣服的吃喝玩乐,甚至连平时难以满足的小愿望在过年的时候也几乎都能实现。那时候的过年,伴随着的仿佛都是单纯的快乐。

长大了,过年成了习惯。不管你想不想过,这年还是要过的。只是觉得过年的味道不一样了。不想去的亲戚你得去,拜年成了一种任务;不想参加的聚会你得参加,聚会也成了一种负担;尤其是在相互之间的各种比较中,你会觉得这年好像真的过得变了味:比工作、比收入、比成就、比结婚、比孩子------,在比较中丢了快乐,多了压力。年还是一样的年,味却早就不是一样的味了。于是才会有“为何要过年呢”这样的困惑与感慨。这个时候的过年,伴随着的仿佛都是丢不掉的压力。

人老了,过年似乎又成了一种期盼。期盼儿女归来,期盼那一份热闹中的亲情,甚至连以前很少走动的亲戚也开始走动起来;期盼见一见儿时的小伙伴,共同回忆当年的调皮岁月;期盼去父母的坟前上一炷香,在祝愿父母在天堂里一切安好的同时,内心里忍不住重温着父母健在时的种种画面;长年在外的人期盼回到故乡,重新体验儿时走过的路,期盼能够尽可能地找到儿时所熟悉的一切感觉------老人的过年,充满的都是痴痴的期盼。

03

那么,我们每年要过的“年”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小游戏:提到过年,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一件事、一种感觉、一样东西?还是其他什么?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你所想到的,这个词会是什么呢?(欢迎你在留言中告诉我)。

------;

------;

------;

想到了吗?请确定一下你所选的这个词。看下文之前,请把你所想到的这个词记住,因为你看到我下面的词以后再去想你的词,那意义就不一样了。

再给你几秒钟确认你的词:

------;

------;

------;

相信你已经找到这个属于你的与过年相关的词了。

 

为何都说“过年好”

年前,我在微信朋友圈上做了同样的一个小调查,半天时间收到了近百条回复,这些回复的词汇包括:“团圆、回家、亲人、团聚、年终奖、车票、还债、躲债、放(长)假、旅游、压岁钱、开始、飘零、结束、结项、出国、拜年、矛盾、同学会、休息、忙碌、加班、值班、期待、祝福、孤独、清冷、开心、变味、自在、清闲、红色、好吃的、玩、搓麻将、打牌、氛围、放鞭炮、红烧肉、无所谓------”,其中,联想最多的词汇是“团圆”,其次是“回家”。不知道这个并没有穷尽的词汇表里是否包含了你的词汇?

 

为何都说“过年好”

这个小游戏或者小调查里,你联想到什么词汇无所谓对错,但至少会揭示以下两点:一是对你而言,年是什么?二是这份联想带给你的感觉以及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两点之间显然是有联系的:二是因,一是果;一只是表象,二才是更需要你关注的。即便同样的词汇,带给人们的感受也是因人而异的:比如同样联想到的是“年终奖”,达到预期的人相应的情绪是满足与愉悦,而没达到预期的人却是失落和不满;同样是“回家”,或许你的感觉是享受与幸福,而他(她)的感受可能却是恐惧(催婚、应酬、花钱)。如果你联想到的是类似于“团圆、开心、祝福、放假、清闲、好吃的”等等这样纯粹的带来积极情绪的词汇,那就恭喜你了,因为“年”而产生积极情绪体现的正是“年”的变味,或者说是人类的进化;而如果你联想到的是类似于“躲债、飘零、孤独、清冷、加班”等等更容易带来消极情绪的词汇,你也用不着意外:因为“年”而产生消极情绪正是“年”的本味,或者说本来就是正常的。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年”到底是什么。

传说中古人的“年”并不是如今节日的“年”,那时的“年”和“夕”一样,都是一些凶猛异常、无恶不作的类似于妖怪一样的怪兽,不仅毁物而且伤人甚至吃人。那时候,“年”与“夕”来了,万物凋零(远比现在的人压力山大);“年”与“夕”走了,春回大地(好似今人的好运连连)。因此,“年”是要想办法让它过去的,“夕”也得想办法除掉它,因而也就有了“过年”、“年关”与“除夕”的说法。每过一个“年关”,就像过去一个一个的坎。因此,与其说“年”与“夕”是人们想象中的有形怪物,还不如说“年”与“夕”是人们内心的无形恐惧。既然“年关”难过,就需要大家一起过,而难的时候如果家人在一起,难也就相对不难了。我们每个人在遇到困难而去寻找资源时,往往从家人、亲人处得到的支持是最多最大的。渐渐地,“回家”、“团圆”也就成为人们“过年”的习惯,甚至成为“过年”的代名词了;渐渐地,也只有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才能让一个人感受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感、归属感、轻松感、甚至幸福感。因此,“过年”的心理含义,也就是让那些不好的一切(坏的感觉、坏的运气、坏的事情等等)都像“年”一样过去,而一旦不好的都过去了(=“过年”),迎来的自然就都是好的了(好的感觉、好的运气、好的事情等等)。

 

为何都说“过年好”

因此,因为“年”而联想到某些不好的感觉或者产生某些不好的情绪也就不奇怪了,而只要“年”能过去自然就好了。“过年好”也因此成为我们相互之间的问候与祝愿了。

那么,让我们彼此道一声“过年好”!

2017年,爱你(20)一起(17)过。

 

【欢迎关注“大家心理”微信公众号!扫一扫或长按下的二维码,或搜索公众号“大家心理”点击关注即可。“查看历史消息”可看以前文章】

为何都说“过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