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续5起校园(幼儿园)凶杀案,让整个社会一片恐慌,尤其是学生以及家长。毫无疑问,这些没有人性的杀人犯除了报复性的动机之外,其心理也决非常态。在此,我不想分析这些杀人者的动机以及他们的病态心理。这些残忍的凶杀案让我想起这几年的跳楼自杀、系列杀亲案以及媒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来。
如果大家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从2003年以后的自杀个案,自杀者所采用的方式几乎都是跳楼。为什么?因为张国荣的死,更因为媒体的接近疯狂的报道。
张国荣是明星,明星就会有明星效应,而明星最容易让社会大众产生盲目的从众效应,即便是死亡的方式。记得当张国荣2003年4月1日跳楼身亡之后的数日内,各大报刊、网络、电视等主流以及非主流媒体,几乎都是头版、整版的报道,甚至在每年的4月1日——本来是带给人们快乐的愚人节——这些媒体也是忘不了用大量的篇幅(文字、照片、视频专题等)对张国荣纪念一番——这些本无可厚非,只是没有必要通过媒体这种方式——这样就一再提醒人们张国荣的死与跳楼。殊不知,这些铺天盖地的连篇累牍的媒体宣传,给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加上死亡本身的冲击力量,对于本来就觉得活着不容易甚至有自杀倾向的人来说,其诱导性的影响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媒体总喜欢关注那些能够吸引大众眼球的“新闻”,尤其是负面的、极端的事件。在网络让世界变小的同时,没有任何事件可以阻止人们迅速了解和关注,可是,对于那些可能造成不好影响的“新闻”,我真的希望媒体不要过分渲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