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心孩子的“寒假综合征”-参考消息采访

(2010-02-10 11:10:37)
标签:

熊汉忠

苏原

参考消息

中小学生

心理

寒假综合征

杂谈

分类: 媒体报道

2月2日,参考消息记者苏原就中小学生寒假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做了采访,以下是报道原文。

 

当心孩子的“寒假综合征”

 
 
参考消息记者 苏原 2010年2月2日 

 

  >> 寒假本应该是学生们的一个休息和调整期。然而,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寒假未必能获得快乐的体验:上补习班成了主要任务,上网成瘾,缺少与父母的正常沟通,没有一起玩乐的伙伴……不少中小学生患了“寒假综合征”。

  ■ 补课疲惫 欲速不达

  虽然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北京市教委也要求学校禁止补课,还建议家长别给孩子加码,但孩子们的假期却仍不轻松。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多学生从学校的课堂走进了补习班的课堂。

  昨日,上五年级的刘同学谈起放假这几天的感受时,无奈地告诉记者:“听说学校在假期里不补课后,我和同学们都很高兴,就盼着赶快放假好好休息一下,可是爸妈又给我报了个校外的补习班,这和没放假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像刘同学一样在假期里还要参加补习班的学生不在少数。一名初三女生向记者出示了父亲给她制定的寒假补课表:上午英语、数学,下午语文、物理。除农历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外,其余时间都排得满满的。她父亲认为,初三是初中阶段最关键的一年,事关中考成败,一定要利用假期好好梳理各门课程,补一补薄弱环节。

  记者发现,升学压力和“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传统观念交织在一起,造成了家长们“与其让孩子在假期里‘玩儿’,不如抓紧时间补课”的心态。即使许多家长都能体会到孩子的辛苦,但他们更担心孩子新学期的学习成绩。

  对此,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心理学博士熊汉忠认为,一味地要求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补习班,不但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孤僻偏激,而且会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生疏,家长们的这种做法很可能“欲速则不达”。

  熊汉忠说,假期是两个学期之间的起承转合,是一个调节身心的好时机,家长应该借此让孩子放松放松。比如,利用假期带孩子进行短途旅行,让孩子在放松之余开阔视野;或者鼓励孩子参加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等,锻炼他们交往、观察、适应等综合能力。如果选择让孩子参加补习班或兴趣班,则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避免让孩子承受太大的压力。他建议家长换位思考,和孩子一起设计寒假生活,让孩子真正过上一个快乐的假期。

  ■ 同伴缺失 厌倦假期

  近来记者调查发现,很多父母由于没时间陪孩子,孩子要么被安排上各种培训班,要么整天被留在家里。与从前相比,这群享有更优越物质条件的孩子们正在经历着一场“同伴缺失”。

  今年上初一的小新说:“本来我们很多同学都计划放假后一起去滑雪,可每次约人时,不是这个要上钢琴课,就是那个爸妈不允许,总是‘泡汤’。”记者观察到,不少孩子在假期里陷入“同伴缺失”的状态,很多孩子因为缺少同伴而觉得孤独、无聊,一些学生甚至对假期由期盼变为厌烦。

  EF英孚教育青少儿北京区总教务长让·兰达兹表示,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孩子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构成了孩子的“同伴关系”,其为孩子学习技能、交流经验、宣泄情绪、完善人格提供了充分的机会,是再好的玩具、再多的书本知识都无法替代的。

  让·兰达兹说,从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家长们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让孩子自己培养起一个朋友圈子,以满足孩子正常的交往需求,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发育非常有好处。

  ■ 网络自闭 作息打乱

  寒假里如果没有健康有益的活动,又离开了同龄伙伴,很容易使中小学生产生空虚感。关在房间里玩电脑、看电视几乎成了唯一的娱乐,孩子成了真正的“笼中娃”,这种生活状态也很容易使孩子网络成瘾,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记者从北京一家心理辅导中心了解到,上网成瘾的孩子占到了总咨询量的三成左右。14岁的小雷在放寒假后,由于父母工作忙管不上他,他就几乎24小时“泡”在网上打游戏,到点也不按时吃饭。看着日渐消瘦的孩子,父母劝说也无济于事,现在小雷和父母的关系十分紧张。

  该心理辅导中心张老师表示,合理安排假期作息,保证适度睡眠,避免孩子长时间沉迷于电视或电脑,是家长在孩子假期期间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张老师指出,从心理学上讲,孩子沉溺网络游戏,不少是因为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找不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家庭和社会没有或很少给予他们表达自我、成就自我的机会,而在游戏中孩子可以获得这种心理上的满足。对此,家长应在平时多和孩子沟通和交流,用平等尊重的心态对待孩子,让他们对网络建立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自觉管理好自己跟网络的亲密程度。

  此外,熊汉忠强调说,孩子放假在家,没有了第二天上学的严格时间限制,难免熬夜晚起,偶尔打破一贯作息并非坏事,相反还能让孩子学会灵活适应、避免刻板,但若作息经常被打破,则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进食、活动和学习质量等。一旦习惯了不规律的作息,更会令孩子开学后难以恢复常规作息,因此父母应及时着手重塑孩子的规律作息。

【相关连接:http://www.bjcankao.com/lifeshow.asp?articleid=3174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