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部分文章与媒体报道1——自己挖掉心理的“三座大山”

(2006-08-02 10:21:17)
分类: 媒体报道

自己挖掉心理的“三座大山”

        2005-6-24北京娱乐信报

        有位美国心理学家在来中国讲学时,曾经向与会者讲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位男士与女士初次约会就迟到了10分钟。男士说:对不起,我去看心理医生并在那里耽搁了一会儿,因此迟到了。”接着心理学家问大家,如何看待那位迟到的男士?他们的关系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听众都认为:那位男士一定有问题,本来迟到了就不对,还说去看心理医生了,他们的关系不吹才怪呢!但那位美国心理学家却说: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美国,那位女士大概会这样想:第一,去看心理医生,说明他受教育的层次高,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第二,说明他的经济条件不错;第三,直说去看心理医生,说明他诚实。因此,他们的关系很可能顺利发展。


        
那次讲学发生在1988年,17年过去了,国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可喜的改变。尽管这种变化还说不上彻底,但毕竟是开始改变了,如同发芽的种子,正在成长之中。正因为如此,心理咨询、心理素质训练等才逐渐吸引了大众的关注。没有好的体魄难以御风寒,这是每一个正常人都明白的道理;而对于广大职场中的人们来说,没有好的心态,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职场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实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精神包袱沉”犹如“三座大山”压在职场中的人们心头,长期被压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亚健康”、“躯体化”、“过劳死”、“自杀”等一系列负面词汇频现各类媒体,就像被污染的空气环绕在人们四周而令人窒息。


        
为了“净化空气”,一些有实力有远见的企业开始引进各类心理培训,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真正体现人本管理;更多的职场人士也纷纷以个人身份走进各类心理培训班,好比吸氧一样对自身进行心理充电。他们为从中体验到的甜头兴奋不已,仿佛唤醒了他们曾经的激情,打开了各自潜能的闸门。有一个看似奇怪,仔细想来却无比合理的现象:参加心理培训班的学员绝大多数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无论是他们的学历,还是他们在职场中的位置与成就,都能证明这一点。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只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素质,或者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这些职场人士无疑都是观念改变较早的一类人,由于“最先”常常比“最优”更具有进化上的优越性,因此,起点上的微小凸显将会形成巨大的优势累加,他们的超前意识也使得他们更有可能成为职场精英中的一分子。


       
来自北京某知名企业的郝女士,硕士学历,在企业里担任中层管理工作。长期而繁重的工作压力与生活负担使她像一台机器一样出现了“运转疲劳”,用她丈夫的话说,她现在“连笑都不会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参加了心理素质训练班。没想到短短的几次别开生面的训练课,不仅让她亲身体验了科学而实用的解压方法,更重要的是,训练中一种名为“根”的心理游戏,让她突然发现了“我这一生真正要的是什么”,因此,面对工作与生活中众多的压力,她觉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困难了。尤其让她兴奋的是,一次又一次触及心灵的自我对话,让她重新找回了笑容,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终于“又会笑了”。


        
事实上,一个观念的改变,也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而人与人之间素质差异的一种主要体现,也许就在于意识的不同。对于深受“三座大山”压迫的职场中人而言,心理咨询不仅需要,而且也是值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北京的早点
后一篇:减压party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