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起走过的日子 之  飘泊的童年[五]

(2012-05-07 10:06:05)
标签:

胡伟立

williamwu

人文/历史

文化

文学/原创

分类: 一起走过的日子-我的自传

在桂林的日子是我开始记事的时期,以前记得的只是零星片段,看起来好像糊里糊涂的我,心里其实已经开始有了初步的理解力和判断力了。

只要父亲不在家的日子里­,我都是在没有什么压力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开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家前山坡上油油一片绿,不同的季节种着不同的豆和菜,看着植物慢慢变化成长,花开花落,再结果实,逮着菜地里的蝴蝶蚂蚱玩儿就把时间给打发了,看着不同色彩的变化,闻着不同的气味,尝着不同的味道,听着不同的虫鸣和鸟啼,从平凡中去发现美的­奇妙。 菜地­再往前走­就是进城的公路,路上除了父亲他们上下班的小汽车和班车外,平时车辆和人流都不多,孩子们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和大自然近距离接触,疯玩疯跑,当有老乡挑着筐子来卖东西时我们就一窝蜂地围了上去,有的筐里铺着打湿了的­青草,一条条活鱼在喘着气,好新鲜;有的是挑着一个个大小不同的木桶,桶里一圈圈码得整整齐齐的腐乳,有辣的、不辣的、酒香的….拿尖筷子一插,五块十块的放到我们拿来的碗里,回家过粥吃,好好味道!还有卖麦芽糖的,切成一块块,面上裹着糖粉,是那时孩子们唯一的糖果。公路的对面就是铜鼓山,山下有个很深的大洞,是我们经常要去躲紧报的地方,­时时提醒我们战争离得­我们很近。

偶而父亲会带着我们坐他的小汽车进城,常去的一个地方是[乐群社],一个大花园,晚上拉着彩灯,一台台­铺着白桌布的圆桌围着几把藤椅子,喝着茶,有些花生瓜子类的零食,大人们聊着天谈论局势,小孩们有自己的游戏,喜欢边上那家铺子卖的冰淇淋,这在当时可是最奢侈的稀罕物了­

父母也会带我们去看电影,迪士尼的动画片是我那时的最爱,“白雪公主”、“米老鼠”、“小飞象”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幻想曲”大概是我最早古典交响乐的启蒙教育,其中巴赫的《托卡塔和D小调赋格曲》、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曲》、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舒伯特的《玛丽亚大街》以及杜卡斯的《魔法师的学徒》,那些画面和音乐的紧密配合对理解抽象的音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令我在以后听音乐的时候脑袋里总时时会有画面产生出来,令我痴迷陶醉。还记得去看了话剧“风雪夜归人”和一部人人戴着黄色发套有关俄国的话剧,有印象,但对那个年纪的我来说太闷了点­。

母亲在经过一年多的严格训练,又在自己格外勤奋的­练习下粉墨登场上台公演了!记得很清楚,戏目是“四郎探母”。 一出场那句:“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呀片。”就得到了个碰头彩!本来就觉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妈妈,更是光艳动人!公主的旗装把把头,扮相出众,踩着脚下的高跷,做功优美到家,嗓音飘逸漂亮,字正腔圆, 在阵阵雷动的掌声中一炮而红!成了当年桂林的当红名票!人家在介绍我父亲的时候常常会说:“这位就是胡太太的胡先生”!那天是我第一次见到父亲那样地开怀大笑,他好像比母亲还要高兴。

当时的京剧叫做平剧,非常普及时髦,就好像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是人都会哼上两句,母亲会唱的我都会唱,另外我还学了言派老生的“洪羊洞”、“贺后骂殿”和小生戏“四郎探母”里的杨宗保等的唱段。掌握了几十首青衣、花旦、老生、小生的段子,背得滚瓜烂熟,只要胡琴一响马上可以板眼不差的跟上,在各种小型的聚会中都会让我唱上两段, 我也不怯场, 练得一身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