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伟立访谈[六]

(2009-01-11 19:20:34)
标签:

胡伟立

williamwu

杂谈

分类: 音乐杂谈

问:对于现在的小孩子学琴,有的是家长逼着学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的学琴历程是怎么样的?

答:现在有很多孩子都在学钢琴,练得不好爹妈还打,我小时候就在打骂中成长的。我父亲对我特别严格,太严格了我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他在我们之间还没有互相理解的时候就去世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永远的遗憾。其实,中国儒家对子弟的教育原则,女儿可以宠着惯着,而儿子因为要传宗接代,所以就一定要严格。刘诗昆(1939年-,中国著名钢琴家。“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获奖者。)小时候学钢琴就没少挨揍;傅聪傅聪(1934年-,著名中国钢琴家。“世界青年联欢节”、“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奖者。)的父亲傅雷(1908年-1966年,著名中国文学翻译家。)不让他上学校在家里是自己教育,打的也不少。孩子小的时候,很多东西不明白,贪玩,可是一些基础的东西是有时间性的,年纪稍大手就僵了,记性也退化了,等到大了明白了,后悔都来不及。所以督促还是必要的。但有些家长望子成龙,不看客观条件一味加压,往往适得其反 。所以要根据情况分别对待,心胸放宽一点,思路放宽一点,没准就走出一条新路子来。我现在定居在加拿大的多伦多,那儿有公立学校、天主教学校和私立学校等等,它们的教育不是填鸭式的,而是大伙儿都坐在一块根据老师的课题,大家回家搜集资料,到下节课再来讨论。这个方式多开心啊,等他毕了业到公司里也是这个方式,就接上轨了。我是反对死背书的,可是死背书也是有好处的,很多人张嘴就是唐诗,这都是当年背的功夫,我很佩服他们,也很欣赏他们。但我不背,我现在要找什么就上网查去,他们也很欣赏我,我们是互相欣赏。所以你让小孩弹钢琴,想让他成为名家是可以理解的,但哪来的那么多名家啊?要成为名家要有很苛刻的条件和机遇的,这几百年有几个莫扎特、有几个贝多芬?学钢琴是一种审美的教育,如果社会上充满着美好的东西,这个社会自然而然地就和谐了,人和人互相尊重是一种心态,对美的东西要有一种追求、一种向往、一种平和大公无私的东西。我现在退休了,搞了一个合唱团,在乐队里拉拉琴,有时去养老院里去义演,做义工能回馈社会我觉得很开心。小孩学乐器是绝对有好处的,在学乐器的时候,对声音会有追求、会有兴趣,弹琴的时候眼睛看谱子, 耳朵听的,脑子里头想的,左手和右手的配合,心里还数着拍子,这样就调动了他的大脑。聪明就是耳聪目明,耳朵和眼睛反应就也快了。还有就是坐得住了,每天要练一两个小时,起码得有意志力吧?长时间的锻炼会训练专注的毅力,对他以后甭管学什么的发展绝对有好处。指导孩子练琴有时是要逼一逼的,但是不要过分,吓唬一下就得了。另外老师很重要,作为老师来讲要引导学生,启发他的想象力,让他在眼前就呈现出一个画面,培养他以后当电影作曲家,哈哈……我小时候就曾是一个不用功的学生,所以我特别理解孩子学音乐的心理,我教学生会讲,你先把谱子在家里弄好,你弹熟了我给你讲故事。如果没有这个诱导,就会出现孩子不爱学的问题,任何成绩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人家外国人一看郎朗就说,这个孩子一定没有愉快的童年。确实没有,可是不然怎么能有那么辉煌的成就呢?音乐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可以給孩子一点压力,甚至承受一点委屈。如果从来都不承受委屈,以后到社会上去谁管是不是你独生子女啊?所以现在看来,那种儒家严厉的管教方法,抛去它的不合理性,还是有它好的地方的。在事物不同时间和两个极端之间,你这个平衡点选在哪?年轻的时候,知足者常乐那是没出息;年纪大了你还玩命,人家会说你这是干嘛呀。太感情用事的人是疯子,太理性的人又冷冰冰没有人性,中庸之道讲的就是这个,这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