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返故地﹣香港 (1986﹣1997)【八】

(2008-03-14 20:08:19)
标签:

音乐

胡伟立

文化

分类: 一起走过的日子-我的自传
    在香港呆了一年多,聽了和看了大量的香港及西方的音樂、電視和電影,對香港的社會和文化逐漸有了了解,消除了以往的偏見,藝術觀念也有了很大的轉變,不同文化的融合和衝擊,極大地活躍了我的思想,創作的慾望有如泉涌,手邊又有現成的工具,一有靈感想寫就寫,一有閒暇就鑽進我的工作室廢寢忘食地幹將起來,不設任何框框限制,從東方到西方、從古典到流行、從民間小調到宏偉詩篇,從小小的動機記錄,到樂思逐漸的發展完善,各式各樣的嘗試給了我極大的樂趣和享受,也為我增強了功力,開拓並掌握了新的創作道路。
    從古至今在音樂領域中陽村白雪和下里巴人之爭一直以來沒有停息過,不少搞正統古典音樂的人,把正統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絕對地對立起來,歸納為高雅和低俗(或通俗)之分,對流行音樂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看法。其實依我之見,正統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舒伯特的大量藝術歌曲,斯特勞斯的圓舞曲大概也是他們時代的流行音樂吧,更有本身就是爵士音樂大師的格士溫現在不也進入了古典音樂的殿堂。而流行音樂從來就是不斷地汲取古典音樂營養,在條件成熟後逐漸從簡陋走向高級。所以在我的世界里,音樂只有好壞之分,能言之有物感動我的,能提高我思想境界引我深思的,能對社會起到積極正面作用的,不重複不雷同有新意的……我稱之為好,藝術之迷人之處恰恰是只能意會,很多時候是用語言和文字無法表達的。但要說明一點,好的音樂也有我不喜歡的!很多人喜歡的音樂也不一定是好的!還是讓時間去說話把,大浪淘沙,好東西總會發出光芒的。
    當時卡拉OK這個玩意兒剛剛興起,“扒帶子“(將流行歌曲的伴奏聽寫記錄並製作出來)的活兒很多,朋友給了我一些這方面的工作,掙點零花錢外稍代從中“偷師“學習,獲益良多,寫作的風格也開始起了變化,能不斷地突破自己,進入新的境界是件最令人開心的事情。雖然當時作曲的活兒除了香港中樂團的委約作品和TVB的工作外不是太多,但是我還是不停地在寫作,逐漸積累了不少的作品,思想活躍技術熟練外也為將來的機會作好了充份的準備。
     在TVB我為幾部單元劇作曲配樂,有“影“、“細蘇“、“傷心的季節“、“母與子”、“如夢令“,還為“如夢令“寫了主題歌(女主角江欣燕親自演唱)。劇集方面我為“季節”、“我妻十三點”、“阿嬌正傳”、“大城小子”、“維多媽咪”、“時來運到”、“書劍恩仇錄”、“僵尸奇兵”等近二百集劇集配樂。在這個時期,所有這些作曲我都沒有收取過任何報酬,還無償的將我已往的電影電視的音樂用在劇集的配樂上,我的這種不計較的性格往往使我受益,我和眾多的監製和導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其中有上海老鄉資深的老導演王天林(名導王晶之父)監製的“僵尸奇兵”,這部劇集的最後五集是由王天林的得意高足杜琪峰執導,在大結局中有三場大規模打斗的戲深深的感動了我,激發起我的創作熱情。由於一年多來的成績,大家對我的工作的認同,使我在配樂的時候有了更廣擴的天地,可以由自己來搞點新意思,因此我對這三場戲設計了三种不同的處理手法,第一場我用了最通常的打斗音樂和畫面同步配合,第二場我采用了對位的手法:在打斗激烈時突出音響效果,音樂淡淡的陪襯著,在僵持時我加強音樂的節奏和力度,保持了戲劇的緊張感。在第三場戲中我一反常規用了一段緩慢抒情而悲劇性的音樂,在與緊張的打斗畫面配合時,強烈的反差形成了震撼的衝擊,在這裡所提供的信息已不僅僅是音樂和畫面本身所提供的了,另外更將戲劇的主題思想 ﹣在正與邪,善與惡的斗爭中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去獲取勝利用藝術的手法去感染觀眾,讓觀眾獲得更多的信息,更深刻地去體會。三場戲經過一層一層的鋪墊逐漸推向高潮,劇情,畫面,音效和音樂結成了有机地的一体,將我積十几年在北京電影學院講學的理論經驗用于實踐,自己獲得极大的滿足的同時也引起了杜琪峰對我的注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