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返故地﹣香港 (1986﹣1997)【六】

(2007-12-02 20:59:59)
标签:

文学/原创

胡伟立

分类: 一起走过的日子-我的自传
        有了置業的心,開始對香港的地產市場加強了留意,在這麼個小小的城市住著五六百萬口子,地少人多,房子的密度高度和价位在世界上名列前矛,沒法之際逼著用開山填海的方法來拓展起樓。我有三個學生在香港鮿魚涌的康怡花園置了新家,那裡的環境和清新的空氣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過由於這個樓盤是劈山由上 A, B, C, D 座慢慢的往山下蓋的,下了地鐵還要轉乘小巴或是爬二十分鐘的山路,讓當時還沒有車的我覺得不太方便,但每周在那裡下了課我都要下山在附近轉上兩圈,方位朝向和周邊的情況早已了如指掌,1986年尾,康怡花園最後蓋到山下英皇道座落於地鐵上蓋的 Q, R 兩座樓花推出,這是我等了很久的心怡之選。樓花樓花,就是樓還沒影兒,先集資,收到錢再來起樓,是當時香港普遍的做法,七百多尺要六十幾萬,妻子覺得太貴說:“那陣子“美孚“和“太古“同樣面積才三四十萬!“我回答:“那時歸那時,再也不會有這個價錢了。“ 當即去售樓處落了定。有個朋友覺得我太冒失了就說:“怎麼這麼大的事像買個西瓜似的就決定了?“ 我這個人就這個脾氣,事前我會仔細分析考慮,一但成熟就當機立斷毫不猶疑,就是有時失誤也當買個教訓決不後悔,但更多時候是搶占了先機爭取到時間(當時也沒想到在97年我結束在香港的工作時,這層樓是我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一個物業)。買了房子,雖說有銀行的貸款,但在新屋入伙前除了原有的房租外又加了一筆,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有了壓力,工作上更要加把勁,夫妻倆每天從早到晚,搭上星期天和假期,真像下象棋一樣“小卒子過河只有拼命向前“了。 在這期間我老岳母去世,我因在香港沒住夠一年不能離境,只有妻子一人回北京奔喪。
    工作一忙,日子過得飛快,轉眼已來港一年,看來一切尚算順利,我把TVB的工作放在首位,由於TVB從廣播道搬了去清水灣的邵氏片場,路途遠了不少,兼顧不到其它所有的工作,只能推掉了芭蕾舞學校和合唱團的伴奏和一些私人學生。在TVB我的工作時間表經常是08﹣26,也就是說從早上八點幹到半夜的兩點,當時一般情況下每周的工作時間是四十五小時,我們的工作性質是沒有超時補貼的,那幾年我差不多每年要超時三四百小時,真是不要命的在幹,而且只能幹好不能幹壞,為了修改一個瑕疵我會摽上勁翻來覆去地幹上半天,妻子都聽煩了忍不住地說沒人會聽得出這點點區別了,但是我說只要是我聽得到的就不能放它過去,要創立一個招牌不容易,可是只要一個疏忽打爛它就太容易了。
    87年中,康怡花園按時交了樓,開揚的景觀可以望到海,空氣流通陽光充沛,交通和購物都很方便,待裝修好了搬進去住,七百多尺的面積有三房兩廳,雖然每間屋子都不大,但最讓我滿意的是我終於可以有一間獨立的工作室了,這是我五十年來第一次靠自己買的新樓。當時國內剛施行改革開放,出國的人除了直接來香港外,途經香港的也特別多,出差的經費又不多,住酒店又貴,又想省點錢多帶點東西回去,我的朋友多,幾年來親戚朋友學生在我家陸陸續續的住了有幾百人次,我們兩夫妻又忙,除了請吃頓飯外,給把鑰匙給張地圖,交代了冰箱裡的東西,油鹽醬醋的地方和洗衣機電視機的用法後,一切自理,無需客套大家各忙各的更為方便。在這期間還擠出時間去學車,考上了牌,買了輛二手車,節省了時間,半夜下班也方便。我讓妻子也去學車,她猶豫不決,經過我的鼓勵,她也拿下了車牌,她的學生很多住在半山,平時坐小巴費時不說還要日晒雨淋,這樣就方便多了。有了自己的家,收入也逐漸穩定,生活上了軌道,一掃剛來時的彷徨,開始為開創新的局面作更詳盡的計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