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母亲暴躁原生家庭女儿自卑广秀答疑 |
分类: 说男道女 |
车老师:
二个月前,偶然间看到您的博客,即被吸引,博文差不多看了个遍,又推荐给多个亲友。今晚,内心纠结得难受,忍不住写信给您。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老公英俊、能干且担当,二岁多的儿子聪明可爱,本该幸福才是,可我并不……。
一、做儿女最大的悲哀
我家兄妹三个,父亲去世多年,母亲小学文化,焦躁、多疑、自卑且任性,从小到大,她常常骂我没用,没想到,现如今,我果真就这么没用,呵呵,真的好可悲!
母亲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但跟四邻处不好,同哥嫂关系紧张,连跟姐姐都合不来。姐姐曾对我说过,对母亲,她是想爱,都不知道该怎么爱。
我对这话不以为然,觉得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就能跟母亲和睦相处。再说,母亲只有我们三个儿女,如果跟我再不好,晚年生活就没什么指望了。没想到,在母亲与我同住的日子里,我随便说出一句话,母亲都可以围绕这句话上下前后追溯很多,把问题严重很多,气得我忍不住跟她吵架。有时,我出于好心劝她,她也会讽刺我,让我既害怕又自责。
而我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一旦力不从心,就会反思当年的自己,对母亲对我的负面影响耿耿于怀,不吐不快。她听了很生气,又跟我不依不饶。这让我内心充满痛苦,忍不住想起姐姐说的话,对母亲,我们确实是想爱都爱不起来,这是做儿女最大的悲哀吧!
二、被自卑感笼罩的我
我性情单纯,与人为善,稍微有些文学功底,除了这些外,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我虽对人很好,但不会经营人际关系,不懂得怎么跟人闲聊,朋友圈子很小。在公司,常常感觉被忽略,想对人示好,却不知该怎么做,想请人家吃饭,还担心遭人拒绝。有时候别人对我不公,我也要先内省,总觉得是自己先做得不对,活得好郁闷。
感觉自己在家做事慢,照顾孩子不周,身体也不是太好;对外,不善交际。真的是感觉自己好没用。而老公正是事业攀登高峰期,且他为人义气,所到之地,口碑甚好,我感觉我们虽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差距越来越大。经常为此伤怀﹑自责。
三、关于孩子教育的纠结
儿子即将二岁半。因为我深受家庭的负面影响,性格很失败。又知道0-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黄金期,很想把儿子教育好,让他的人生有个良好的开端。
但我每周上班6天,早上8点走,孩子还未起床,中午只一小时,谈不上任何教育。晚上回去,他差不多八点又要睡觉了。他活泼好动,有时候我的计划无法实施,我感觉自己这样耽误了孩子,一直在辞职和继续上班之间纠结。
尤其是,当我了解了一些关于早教的理念后,感觉好可怕,我怕我的自卑﹑伤怀﹑自责等不好的性格特征复制给我的孩子。就像我知道孩子不能打,但是,今天晚上,看到他吃饭时到处跑,我又忍不住恶狠狠地打了他,情绪化的性格像极了我母亲。
车老师,我不到三十岁,打记事起,就沉浸在自卑的痛苦中,现在又深感孤独。无论家人对我多么好,终觉做人不完满。我想让自己做一个对人有用,受人欢迎的人。且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我改变了,孩子才能好。但我想改变这一切,却每每回到原点。我想,也许突破了自卑,其他问题就都解决了吧。诚心企盼您在百忙之中指点一二。
第一﹑要求绝对化,事事从主观愿望出发,常用“必须”﹑“应该” 等字眼;
第二﹑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一味责备他人;
第三:糟糕透顶,悲观绝望,不能自拔。
挣扎的邮件中,这三个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正是因为她心态自卑消极又过分求全责备,才将好端端的日子过得痛苦不堪。建议她把自己头脑中的不合理信念罗列出来,利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DE 模型进行对照和梳理,客观评价自己,对待他人,走出自卑的泥潭。下面我仅引她一原话,利用RET理论进行分析和辩驳:
她说:“小时候,她常常骂我没用,没想到,现如今,我果真就这么没用。”
辩驳:如果你真如你说的没用,那么优秀能干的老公怎么会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你?公司的领导怎么会容忍你在岗位上工作那么久?你真以为他们是傻子,傻到连你有用没用都分不清?
合理的思维:正是因为你优秀出色有内涵,各方面足以与老公匹敌,他才肯给你稳定的婚姻,并且在你怀孕生子后一如既往对你好;正是因为你专业过硬,能胜任本职工作,领导才愿意按月支付薪水给你;正是因为你懂事体贴,母亲才愿意跟你同住。
建议:你绝非如你所想象的那么糟糕,你所拥有的是很多女人渴望而不可及的。与其用自悲自贱的方式将自己击溃,不如为自己感到庆幸,多为自己喝彩,多对自己说:“我多棒啊!有这么好的老公,这么可爱的儿子,这么得心应手的工作,我要快乐地享受这一切,加油!!”
依此类推,逐渐清除头脑中消极自卑的思维方式。
另外,也可读读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A·阿德勒(Alfred Adler)所著的《自卑与超越》一书,A·阿德勒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他描写了自卑感的形象、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其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对于被自卑感长期笼罩的挣扎来说,也许这本书对她摆脱自卑情结能提供有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