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少有人走的路艾里克森律师人格障碍广秀答疑育儿 |
分类: 教子话题 |
广秀姐:
我有个弟弟,今年21岁,就读于北京某重点大学,读的是法学专业,现已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拿到了律师执照,正准备考研深造。
一年多没见,这次他回来过春节,我很开心。可是,才相处了一天,弟弟痛哭流涕的述说就让我的心情变得格外沉重,忍不住向您求助。
我家在农村,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一直为生计而忙,根本无力照顾我们,精神上的关心尤其少。弟弟小时候很顽皮,七八岁时经常跟小孩打架,到五年级时留了一级,学习一下子突飞猛进,每次考试都排名第一,文章经常在校报发表并获奖。一路从重点高中读到重点大学,如今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照理说,如此优秀的弟弟是全家人的骄傲。可是,在跟弟弟的接触中,我总觉得他不对头,似乎有着某种心理疾病。
首先,他非常记仇,很多伤害过他的人,他都耿耿于怀.由于小时家贫,有些邻居会欺负辱骂我老实的父母,但现在我父母生意做得不错,养育的子女有出息,在村里很受人尊敬。但弟弟对那些曾经骂过父母的邻居都怀恨在心里,上大学后回到家里,从来不跟那些人打招呼;
就在昨天,他还说小时因跟一个小孩打架,被小孩的父母打了两耳光,还逼他下跪,他是被冤枉的;他刻苦学习就是为了“让父母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对于那些曾经伤害过我和我家人的人,我一定不会原谅!”。这些话他经常挂在嘴边,让我深感不安。
他上高中时,敏感﹑自尊,别人一句轻微的玩笑话,都能触怒他,和班上同学相处很糟,有个同学在背后说他风凉话,他就找了几个人,说要教训那个同学,甚至一怒之下转了班,上大学后,跟高中的所有同学都断绝了联系;他现在依然恨那个同学,说将来做出成绩来,要报复那个“加害”他的同学;有个女生主动跟他联系,他嫌人家势利,是因为看他考上大学才如此,根本不予理会。
这次回来,我以为通过几年大学生活的熏陶,他会变得豁达和懂事些。一番交谈才发现,他跟大学同学的关系也是一团糟。他说自己成绩优异,常得奖学金,班上同学都忌妒他,经常攻击他;同宿舍的同学集体出去玩,单单落下他一个;跟同学见了面,他主动打招呼,可别人不理会,可能是因为自己长得瘦小,人家才看不起他。其实,他身高168,只是有点儿偏瘦而已。
我无法想像他在学校是怎么跟同学相处的,但从他的话中可以推断,他周围的同学肯定没人喜欢他。我试着劝他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看问题豁达些,没想到,他反过来斥责我:“这些苦难的只有我一个人在经历,不是你,不要来说教我!”
他还声泪俱下地向我描述,在大学里同学如何欺负他;回老家,邻居们都说他坏话;连我这个姐姐都偏向别人,不理解他。他用词尖锐,痛苦﹑伤害﹑报仇﹑攻击这些字眼经常从他嘴里蹦出来,听得我心里一阵一阵发颤。
广秀姐,我弟弟这是怎么了?我如何帮助他做一个快乐的人?我想买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给他看,你觉得什么书比较适合?希望听到您的建议。
小晴
【答复】:
看小晴的邮件,我想起2004年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故意杀人案”,马加爵是云南大学大四的学生,因打牌时与同学发生口角,先后杀死四名同学,后被执行死刑。警方对马加爵进行审讯时,马加爵供出杀人的原因,用他的原话来说: “我觉得我太失败了”;“我觉得他们看不起我”和“他们都说我很怪,把我的一些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隐私都说给别人听,让我感觉是完全暴露在别人眼里,别人都在嘲笑我”。
在执行死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马加爵有两段话更是发人深省,一是:“那段时间每天都在恨。必须要做这些事,才能泄恨,至于后果是什么,没去想”;
二是:“大学生不是“天之骄子”。以前我认为是。现在很多大学生不配“天之骄子”的称呼。确实,他们可能比平民百姓知识水平高。但他们还有更多更大的空间没有抓住,没有去珍惜。希望每个人都过得充实一点,有所追求”。
我之所以把马加爵同小晴的弟弟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他们的成长背景中有很多相似性,都出生于农村,都学业成绩优秀,一路读到重点大学,马加爵还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和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二等奖”等,但,他们都敏感自卑,情绪极度压抑,人际交往失败,内心积郁着太多的痛苦与仇恨,缺乏排解和释放的渠道。
从马加爵的悲剧性结局来看,小晴对弟弟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她这位学业成绩优异的律师弟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人格障碍,而且是混合型的人格障碍,从他跟高中同学断绝关系,读大学后不理会村里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来看,他有点回避型人格;从他几年间跟大学同学关系一团糟来看,他是比较典型的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typal disorder) ,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这类人一般较孤独、沉默、隐匿,不爱人际交往,不合群。既无什么朋友,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显得与世隔绝。他们虽然因此而痛苦,但并不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从他对村里人充满憎恨,对姐姐的劝慰也反应过激,频频出现"痛苦﹑伤害﹑报仇"等字眼来分析,他还具有攻击性人格,目前停留于言语上的攻击,化为行动的话,后果难料.
正是因为不能意识到自身的人格缺陷,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时,习惯于外部归因,迁怒别人,内心才对别人充满仇恨,对所有的伤害耿耿于怀,当仇恨与伤害超过承受极限时,极有可能不计后果地疯狂报复他人泄愤。小晴要想帮助弟弟修复人格,驱散心头的阴影,可做如下尝试:
首先,多说弟弟的优秀出色之处,多谈他外出求学其间,村里人对父母的友善,高中时的老师与同学谈到他时的羡慕与佩服之情,父母对他未来的美好憧憬等,满足弟弟的自尊需求,也化解他心头的部分恨意.
其次,利用弟弟的律师专长,以请教的口吻征询他对“马加爵事件”及国内外很多同类案件(如四川“曾世杰案”和美国赵承熙的“弗校枪击案”)的看法,与他探讨,如果他是这些案件当事人的辩护律师,他将从哪个角度展开辩护等。如果弟弟在对这些案件的研读中,能够比照自我,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人格隐患,产生反省和调试的念头,那是最好不过的。
此外,可推荐他看美国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所著的《少有人走的路》;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含有回避型﹑分裂型﹑攻击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之类的书籍和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如何停止忧虑开创人生》《成功有效的团体沟通》等作品。
假如通过上述努力,他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人格缺陷,积极进行自我反省和调试,并求助于所在大学的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心理辅导和团体咨询等方式,改善人际关系,驱散心头阴影,他将依然是前途无量,让父母家人骄傲的青年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