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坏男人女人造关键期女性教育说男道女杂谈 |
分类: 说男道女 |
明明是他主张要孩子,妻子怀胎六个月时,他却离家不归,威胁妻子不打掉孩子就离婚;妻子千辛万苦地产下女儿,他充满抱怨和冷漠,甚至先于妻子抑郁成疾;妻子和婆婆发生纷争,他勃然大怒,对妻子不理不睬,对孩子动辄施暴,暴力行经可以持续多年;妻子用自己微薄的薪水奉养公婆,照顾孩子,他拿着工资和情人逍遥在外,几月不归,归家后还振振有辞地指责妻子:你为啥不学学希拉里?……
这些荒唐而悲惨的婚姻故事都存在于真实的生活中,忍无可忍的妻子含泪向我控诉,我把它记录在不同的博文里。每篇博文出来,都会引来广泛关注,众说纷纭。
有的质疑:可能吗?真有如此不堪的男人?这也叫男人?
有的哀叹:好男人都到哪儿去了?为什么比珍稀动物还难寻?
有的愤怒:坏男人为什么越来越多?难道婚姻只能以女人的牺牲和隐忍为代价吗?
我从不否认,生活中肯负责﹑敢担当,靠着自己的实力和爱心为妻儿老小撑起一方绿荫,庇护着他们幸福生活的好男人很多。但也确实有一大批奇形怪状﹑性情冷漠﹑刻薄寡恩,心智极不成熟的男人,懵懵懂懂地撞进婚姻,却拒绝或者无力承担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在婚姻内由着性子恣意妄为,带给妻儿斑斑血泪和无止境的伤害。
在我的字典中,凡在婚姻之内频频出现暴力﹑酗酒﹑赌博﹑出轨等不良行经的男人都可以归到“坏男人”之列,这些“坏男人”的详细数量无法统计,但总体感觉是越来越多,让弱妻幼子无法负荷又无力摆脱。是什么原因让男人变“坏”,连基本的婚姻责任都无法背负?这个课题太大了,也许穷尽我毕生之力,未必能够明了其中一二。我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谈个人的一点儿浅见。
记得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广告语:“好空调,格力造”,一位婚姻幸福的男士曾深有感触地将其改为:“好男人,女人造”。为了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我忍不住借这位男士的创意,将这句话翻版为:“坏男人,女人造”。
“坏男人,女人造”这个观点决非是哗众取宠的心血来潮,而是看多了各式各样的婚姻悲剧后,我深思熟虑的结果。尽管男人的生命是父精母血孕育而成的。但一个发育成熟的男婴自脱离母体,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成长,在其成长过程中,谁对他投入得多,对他的影响更权威,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模仿谁。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充分证明人性格发展的关键期是0—12岁,0-5岁以前的教育尤其重要.凭心而论,一般男人在0—12岁这个阶段的成长中,给予他最多,对他影响最大的人物大都是母亲和女性.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男人奉行的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信条,认为男人就该为事业奔波忙碌,照顾孩子这般琐碎的事情理应由女子来承担,所以,0—3岁的男孩,或者由母亲照料,或者由奶奶陪伴,有条件请保姆的,自然也以女性保姆为主,这个时期的男孩接触最多,对其影响最大的是母亲或者其他女性.
母爱无私,但太过充足的母爱容易助长男孩子的娇纵任性,母亲对孩子一味付出而不求回报,容易让男孩子自私自利,自我中心,习惯于接受爱而吝于付出.
3—6岁的男孩子进入幼儿园,是发展性格,培养兴趣的又一关键阶段,此阶段,幼儿园的老师是他模仿和崇拜的榜样,但大多幼儿园的教师是清一色的女性,女性在管理孩子的时候,喜欢安全,喜欢听话,喜欢孩子们循规蹈矩,这又使得众多男孩为了讨女教师的欢心,努力控制自己活泼好动的天性,逐渐变得懦弱与顺从.
6—12岁的男孩进入小学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其强烈的模仿性和向师性使得他们格外在意老师的评价和要求,而小学的教师队伍,女教师的比率远远高过男教师,男孩子又如何从女教师身上习得阳刚之气和豁达之美呢?
尤其是:从小学开始一直漫延至高中阶段的惨烈的升学竞争,使得师生都把精力投注在知识的摄取上,很少分出时间去训练男孩子的责任感,吃苦精神,爱人和爱己的能力.即使到了大学阶段,人们更关心的是专业知识,参与社会竞争的技能,而忽视完满人格的塑造,人文情怀的养成,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的男生在娶妻生子后,照样暴力成性﹑花心出轨 .发邮件向我控诉的女子,其夫大都拥有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的学历文凭,但其丑陋的行经却令人发指.
“坏男人,女人造”绝非危言耸听.很多让女性吃尽苦头的男人,原本也是女性教育不良的产物.因为生命早期女性对男生人格的权威性影响,因为我们的教育太过功利,很多男人的人格是残缺不全的,他们可以应付艰苦的升学竞争和职场压力,却缺乏经营婚姻和善待妻儿的智慧.
社会的发展,婚姻的和谐,需要大批高素质﹑有爱心﹑有内涵的男性,窃以为,要打造大批优秀男性,必须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建议父亲们对孩子多些关爱和鼓励;建议幼儿园和小学多引进事业有成﹑人格健全﹑有智慧的退休男性充实到幼师及小教队伍中去,让这些男性用他们的智慧之光和完满人格去引领孩子的成长.建议在大学普及婚姻家庭课程,让男性明了婚姻生活的深邃内涵,具备为人夫和为人父的基本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