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猜疑阻碍婚姻原因对策 |
分类: 夫妻之间 |
车老师:
【答复】:
秋天的邮件,说明了无端的猜疑带给婚姻的莫大杀伤力。下面,我谨就猜疑的心理原因及克服的办法,给她一些分析和建议。
猜疑心理是一种由主观推测而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的复杂情绪体验。猜疑心重的人习惯于以自已掌握得不全面甚至毫无事实根据的信息,主观臆断地推测,去怀疑别人的言行,作出不正确的判断.《吕氏春秋》中“疑人偷斧”的寓言,对猜疑心理做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大意是: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个孩子。他看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脸上的神情及说话的语气,都像极偷了斧子的样子。总之,在他的眼睛里,那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贼。过了几天,他在刨土坑的时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来是他自己遗忘在土坑里了。从此以后,他再看邻居家那个孩子,一举一动丝毫也不像偷过斧子的样子了。
从这个寓言故事不难看出,疑神疑鬼地瞎猜疑,容易束缚人的思维,让人无中生有﹑捕风捉影﹑作出错误的判断,既伤人又伤己,是人际关系的蛀虫。
在某种程度上,猜疑是阻碍婚姻幸福的杀手,有人曾提出过“猜疑=自毁婚姻”的公式。秋天原本幸福的婚姻,在她的猜疑下变得危机重重,也充分说明了猜疑对婚姻的巨大杀伤力.
女人在婚姻中之所以对配偶产生猜疑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秋天所陈述的事实来看,我觉得她对丈夫无端猜疑,可能与以下一些原因有关:
1.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秋天应该属于比较敏感,抑郁的性格. 缺乏自信、依赖心强、对丈夫也充满了戒备和防范。尤其是:丈夫事业上一帆风顺,又应酬频繁,她感觉到与丈夫之间的差距,对婚姻缺乏安全感,对自己缺乏信心,导致神经过敏,不由自主地对丈夫充满怀疑.
2.夫妻间缺乏沟通技巧和信任
从秋天这句“心里只是抱怨他不能多陪我和孩子,但从嘴里说出来的话就完全变味了”,可以看出,她缺乏和丈夫进行积极沟通的技巧,对丈夫也缺乏基本的信任,是以怀疑﹑抱怨和指责的方式表达对丈夫的依赖的,其结果是将丈夫推向了别的女人的怀抱,加剧了自己内心的痛苦.
3.对人际挫折的过度防卫
不知秋天成长于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在人际交往中曾经遭受过什么样的挫折.感觉她有过度的自我防卫意识,对丈夫疑心重重,在丈夫没有出轨前,习惯于捕风捉影,无事生非;在丈夫出轨的事情发生后,尽管丈夫表明会善待她和孩子,改正错误,她还是在无休止的猜忌中自我折磨,而不是努力去修复感情的裂痕.
4. 缺乏内在的精神力量
秋天自己对工作缺乏热情,反应淡漠,对孩子似乎关注得也不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怀疑丈夫,跟丈夫内耗上,这既显示出她对丈夫的过分依赖,也显示出她内心世界的贫瘠,即她缺乏一种温暖自己,支撑自己的内在力量,因为这种内在力量的丧失,她无法很好地爱自己﹑爱孩子﹑爱老公,将原本顺畅的人生变得泥泞不堪.
二﹑如何克服猜疑心理
1.
秋天的猜疑与她本人缺乏自信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不相信自己能经营好婚姻,能守护好丈夫,才对丈夫疑神疑鬼.建议她多找寻自己的优点,罗列出自己的长处,用心回忆青梅竹马的美好,恋爱的甜蜜,女儿的活泼及夫妻恩爱的细节,培植自己对自己的信心,对婚姻的信心,让自己心地坦荡,举止从容.
2.
丈夫没出轨前,秋天对他充满怀疑,丈夫真出轨了,她连离开的勇气都没有,说明她骨子里对丈夫根深蒂固的依赖.既然如此,不妨利用丈夫的愧疚和急于弥补的心理,积极地跟丈夫沟通.停止对他的指责﹑抱怨和怀疑,而是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地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对丈夫说出来,对丈夫开诚布公.并以肯定﹑鼓励﹑欣赏的态度和丈夫相处,表达出对他的依恋和信任,并用女儿打亲情牌,用温馨舒适的家庭气氛收拢丈夫跑出轨外的心.
3.
无所事事的人最容易胡思乱想.生活忙碌充实的人是没有多少闲暇怀疑别人的.建议秋天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生活,对工作多投入热情,在工作中寻找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对女儿多投入心力,在呵护女儿,陪伴女儿的过程中享受当母亲的乐趣;对同事和朋友敢于敞开心扉,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开阔视野,提升内在素质;也可以安排系统的美容﹑健身及阅读计划,让自己每天的生活丰富精彩,精神世界变得强大,没有闲暇去关注老公,猜疑老公.
4.
第一﹑用理智克制冲动情绪
在手腕上绷根橡皮筋,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老公时,用力弹橡皮筋,用痛感提醒自己停止这种无端的猜测;或者对自己大叫stop!有意识切断这种消极的想法;也可以赶快找点儿事干,转移注意力,控制情绪.
第二﹑学会冷静思考
猜疑是一种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它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容易钻进 “先入为主”﹑“按图索骥”的死胡同.建议秋天在发现自己充满怀疑时,不要忙着朝自己猜疑的方向去思考,而是冷静地想想: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想法?证据是什么?如果这种怀疑是错的,会造成什么后果?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努力进行有理有据的判断,让猜疑之心在不能自圆其说的情况下自行消失。
另;秋天最后一段文字,已经显示出较为明显的抑郁和妄想倾向,假如情形加重,自己无力调整,建议尽快求助于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