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栀和烽算作是青梅竹马的玩伴,读高中时一直是同班,彼此间有了朦胧的好感。高中毕业后,烽考上东北的一所中专,栀则考上南方一所重点师范学校,但时空并没有阻隔两颗年轻而真诚的心,在烽毕业那年,他们确立了恋爱关系。
经过了长达两年的鸿雁传情,栀也大学毕业了,她顺利的在南方一所专科学校找到工作。
此时,烽在东北的一家工程公司已经工作两年,因为工作塌实,技术娴熟被公司当作骨干来培养,但为了和栀在一起,他毅然辞掉了东北的工作,来到栀生活的南方小城,在小城奔波数日求职无果,他在同一省份的另所城市找到工作,两城相距三小时左右的车程。
他们的关系被双方父母知道了。烽的父母没有任何异议,全力支持他们在一起,而栀的父母那里则有了阻碍。
栀的家境相对比较优越,她又是家中最小的女儿,一直被父母疼爱备至,因为女儿求学求职的一帆风顺,他们对女儿寄予厚望,希望女儿的感情生活也能美满,他们了解到烽只有中专学历,家庭负担较重,又和栀在两个不同的城市工作,怕女儿吃苦,对这份感情持绝对的反对态度。
不管栀如何哀求,如何争取,父亲反对的立场没有丝毫的动摇,幸好,栀的父母生活在北方,只能通过电话遥控栀的感情,栀和烽也曾尝试过尊重老人的意愿,分手算了,但分不了多久,强烈的相思之苦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转眼间,栀大学毕业四年了,很多同学都已结婚生子,只有她,因为感情得不到父母的认同,就一直这么拖着。栀的父母也一直放不下女儿,他们在春节前夕,专门坐飞机来到南方小城,来时,已经有了两手打算,或者逼女儿和烽分手,他们亲自为她物色一个条件相当的男友;或者,亲自考查一下烽的方方面面,假如实在拗不过女儿的话,就成全他们。
栀的同事和朋友都了解烽,也喜欢他的为人。此时,烽因为业务能力出众,已经被供职的公司提拔为经理助理,待遇也有大幅度提高。大家决定,要好好请栀的父母吃顿饭,多多帮烽美言几句,成全这对情深义重的爱侣。
那一天,栀陪着父母来到饭店,几个知交好友都热情地围上去寒暄,过了一会儿,烽也由朋友小赵夫妇陪着进来,烽的怀里,抱着小赵四岁的女儿丫丫,丫丫亲昵的搂着烽的脖子,腻在他的怀里不下来。
栀的父母看到烽,脸就板了起来,烽低着头,小声说了句“叔叔,阿姨好”,他们恍若未闻,场面很有些尴尬,大家赶忙找话,拉家常,把这份难堪遮掩过去。
大家坐稳之后,服务员给丫丫在妈妈旁边安排个座位,丫丫妈也喊丫丫,让她别老是缠着烽,快点过来坐,但丫丫小脖子一梗,倔强地说:“不行,我就喜欢烽叔叔,就要跟烽叔叔坐一起。”
烽也极有耐性地哄着丫丫,给她夹菜,张罗她的吃喝。
此时,大家已经轮流举杯,给栀的父母敬酒,表达着对他们来南方的欢迎和祝福。对于其他人的敬酒,栀的父母表现的很和悦,态度热情,来者不拒.但烽因为摸不准栀的父母的态度,不敢贸然敬,只好装糊涂,还好有丫丫一直赖在他怀里问东问西,使得他的尴尬和紧张能够被巧妙地掩饰起来。
假如一桌人都敬完的话,烽的杯子还不举起来,就是明显的失礼了。大家都设法把话题往烽身上扯,夸他的为人,夸他的品行还有被提职等,希望能打破一点僵局,但话题一提出,就被栀的父亲巧妙转移了,他似乎并不想在公开场合谈到烽。
丫丫妈因为丈夫的关系,跟烽一直特别熟悉,也欣赏他,她眼瞅着半顿饭的时间过去,事情还没有转机,心里也开始着急,看着一直纠缠着烽的丫丫,她的眼睛一亮,大声地问丫丫:“这么多的叔叔阿姨,你为什么总缠着烽叔叔?”
丫丫用又甜又脆的童音大声说:“因为烽叔叔好,我喜欢。”
丫丫妈立刻举杯对栀的父母说:“叔叔阿姨,你们也看到了,这孩子不找我们当爹妈的,也不找其它人,就赖在烽那里,说明她是真心喜欢烽,那么我说一句话,您们觉得对了,就跟我碰了这杯:被小孩子真心喜欢的人绝对不是坏人,您们觉得呢?”
栀的父亲拿杯的手顿了一下,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突然间就笑了,他对丫丫妈说:“这话说得有深意,我明白,这杯我干了。”
丫丫妈赶快给烽丢个眼色,烽立刻提着酒瓶过来,给栀的父母斟满酒,恭恭敬敬的敬了他们一杯,而他们也很爽快地一饮而尽,看烽的眼神温和了许多。大家都松了口气。
没过几天,栀就兴高采烈地告诉大家,危机解除,父母已经开始在筹划他们的婚礼了,而且对烽越看越爱,越来越喜欢。
栀好奇地问丫丫妈:“我爸思想那么固执,谁说都不听,为什么你那句‘小孩子喜欢的人绝对不是坏人’一下子就打动他了呢?”
丫丫妈笑着说“因为你爸明白,一个男人,如果不是特别的有爱心和耐心,是很难对孩子付出真感情并让孩子真心喜欢的,丫丫那么喜欢烽,就是对烽的品行的最好证明。”
栀恍然大悟,甜蜜地笑了。
自荐阅读:
这个春节不再冷

面对如此自负的孩子,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