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在追看吉林电视台播出的家庭伦理剧《孝子》。在这部剧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谢言的父母。
在还没有实施计划生育,别人都忙着生四五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只要了谢言一个,努力给她提供温馨的家庭和优越的成长环境,使谢言成为一个自信,善良又能干的贤妻良母和才华横溢的电视台编导。
在谢言产下女儿猫猫,乏人照顾之际,他们住进女儿家,精心照料外孙女,又为女儿女婿打理出一个井井有条的家;在谢言的公婆要求来北京跟儿子一起生活时,他们尽管舍不下猫猫,还是很痛快地搬回自己的房子;当谢言家保姆被婆婆无理换掉,谢言出差,无法照顾到半身瘫痪的婆婆和年迈多病的公公时,她的父母又二话不说,搬到女儿女婿家,精心照顾一对亲家和猫猫,解除谢言两口子的后顾之忧。

他们打动我的地方有两点:
第一、总是那么稳重慈和,通情达理,从不在子女面前指手画脚,吹毛求疵。
第二、在女儿需要的时候,从来都不说二话,总是充满理解又格外爽快地答应女儿的要求,努力帮她排忧解难,在他们心中,“子女的快乐是他们最大的满足”。
这真是一对让人敬重又招人喜欢的父母。
一般来说,在父母退休,步入晚年的时候,子女恰逢中年的多事之秋,大家都不容易。父母应该提谅子女的辛苦,子女应该考虑到父母的孤寂,双方互敬互谅,把日子过好。
但是,很多老人退休之后,身子骨还很硬朗,满腔的精力无处发泄,就把矛头对准了子女,对着子女说三道四,挑拨离间,干预子女的生活,使得他们在外奔波劳累,在家也焦头烂额。
下面是一个匿名博友给我讲的故事。暂且叫她颖吧
颖和老公为爱而结合。婚后生下一个女儿。婆婆十几年前跟公公离婚后,一直跟儿子生活在一起,婚后跟儿子媳妇同住也是理所当然。颖贤惠能干,自己开了一家店,挣的钱养家绰绰有余。老公是工程人员,经常在外奔波。如果婆婆在家带带孩子,煮煮饭,和媳妇话话家常,日子应该也挺和美,不知婆婆是嫌弃颖生了女儿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不但坚决不帮颖带孩子,还独揽了家中经济大权,有空就找岔和颖吵架。颖的老公难得回来一次,喘息未定,她就对着儿子搬出媳妇的一大堆不是,拼命挑拨离间。结果,颖和丈夫的关系岌岌可危已经走到崩溃的边缘
上述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生活中,无事生非,把子女当作自己不良情绪的垃圾筒,对子女的人生横加干预,跟子女叫劲儿,弄得家里鸡飞狗跳,不得安宁的父母还是很多的。
假如条件允许的话,子女跟父母最好分开居住,保持距离,也保留各自的生活空间,因为“远香近臭”的道理,往往隔着距离,礼尚往来,更能显出亲情的可贵。
假如必须生活在一起,互敬互谅犹为重要。
对于父母来说,应该意识到子女在社会上打拼的不容易,对他们最好的支持是尊重子女的生活方式,给他们创造出一种宁静和睦的家庭气氛,让家成为子女心灵的避风港。在子女忙于工作,忙于应酬,无暇照顾他们的时候,学会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多参加一些社区活动,看看书报,主动与同龄人交往并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而充实,千万不要老迈昏聩,六神无主,困守斗室,专门跟子女过不去。
对于子女来说,应该体谅父母晚年的孤寂,抽空多陪陪他们,懂得“老人靠哄”的道理,能用耐心和爱心,哄老人开心,能根据老人的特长,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发挥余热,充实自我,或者在家中进行学习和娱乐,摆脱精神上的颓废和无助感。
总之,尊重是相互的,作为长辈,想赢得小辈的喜欢和信赖,就要有长辈的样子。不要因为退休之后无所事事,就把家变成战场,弄得子女无处存身。
希望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给予的是爱与温暖,而不是伤害和眼泪!
有情相守才是家,希望家家都流淌着爱的真情!
本文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发与引用.
另外,好友已加至上限,系统提示无法再加,是好朋友加不加都找得到,谢谢大家厚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