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别·离

(2006-06-26 08:46:21)
分类: 心语低诉
伤·别·离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自古多情伤别离,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时间是1997年农历大年初五。
凌晨6点,婆婆就开始在厨房忙碌,她在为我们做牛肉面,那是我和丈夫平素最喜欢吃的饭食。明知她此刻做得再可口,我们也难以下咽,却不敢开口阻拦,怕勾出她的一腔热泪。
丈夫和公公在捆扎行囊,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保持着男人应有的镇定。
我独自待在卧室,眼睛痴痴地盯着儿子。他睡态正酣,红扑扑的小脸上还挂着一丝笑意。我不敢想象,假如睁眼之后,他见不到爸爸妈妈熟悉的笑脸会怎么样。他才只有两岁,落地之后,我们一直朝夕相处。现在骤然地别离,他小小的心灵能否承受得了?想到这里,我一把将他抱在怀里,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他的小脸上。
“儿子,原谅爸爸妈妈。我们此去海南,山高路远,前途茫茫,不忍心让你跟着受苦,才狠心撇下你。爷爷奶奶会疼你的。”我心里默念着,抱紧了儿子,泪如雨下。
面做好了,婆婆红了眼圈,招呼我们吃。我和丈夫低了头,强作笑脸,拼命地往下吞咽,想以此来淡化离愁别绪。屋子里的空气伤感而又压抑,我真想快点逃离。
这时,卧房里传出儿子清脆的啼哭声,他醒了。婆婆三步两步地奔了过去,却和儿子嚎啕着哭成一团。我和丈夫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想跟进去,公公挡在前面,平静地说:“该上路了,别误了车,走,我送你们去车站。”
真的很感激公公。知道他心里有多么不舍。可是自从知道我们要去海南之后,自始至终,他都没有一句怨言,反而不断用“好男儿志在四方”给我们打气,消除我们心头不孝的愧疚。现在他又在用他的坚强驱走我们的软弱。
丈夫和公公提着行囊,大踏步地走出家门。
我心如刀绞,向卧室投去深情而又眷恋的一瞥,提着小包跌跌撞撞地跟在后面,脸上泪水纵横,眼前模糊一片。婆婆和儿子的哭声渐行渐远,越来越弱,终于再也听不见。
在微明的夜色和刺骨的寒风中,我们挥手向公公,向故乡作别,踏上了奔赴海南的漫漫路途……

这篇小稿是我在2001年写的,它如实记录了我和老公挥别故乡和亲人时肝肠欲断的心路历程。之后曾被《现代青年》杂志刊发。
尽管写这篇稿时,儿子早已经绕欢膝下,我的心还是有一种撕裂般的痛,泪水也不止一次地模糊了我的眼睛。这是第一篇在泪光迷离中完成的稿子。
文章发表后,很少看它,因为每看一次就伤神半天,思绪就会不由自主地回到我和老公舍家别子后,初到海南凄惶相伴的半年。
那半年,每时每刻,我的心都被对儿子的思念撕扯着。
那半年,想打电话又怕,每次电话那端传来儿子清脆的童音时,我都是未语泪先流,语不成调,泣不成声。总是老公默默地从我发抖的手中接过话筒,强颜欢笑着说几句,再挂断;
那半年,每次看到被父母牵着手走着的两三岁的孩童,我都会迈不动脚步,痴痴地守望半天,眼神满是羡慕和贪婪。
那半年,在我和老公的对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就是“儿子”,“不知道儿子怎么样了?”“不知道儿子会不会想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牵着儿子的小手漫步在海南的街头?”我和老公不厌其烦地重复着这样的句子,重复着这样琐碎的话题。
在日复一日的煎熬中,终于等到了暑假,归心似箭,为了尽快见到家人,见到阔别半年的儿子,我们不衡量自己的经济能力,超标准地买了两张机票飞回北方。在熟悉的家里,在见到儿子的瞬间,我扔下行囊,紧紧地把他搂在怀里,哽咽难言。
他比以前高了,也胖了,但看我的眼神却充满了陌生和疑虑,尽管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启发他叫妈妈,他却拼命地地挣脱我的怀抱,把小小的身子和脑袋往奶奶的怀里埋。他居然不认得我了。
那一刻我心如刀割,那一刻我决定,在他18岁之前,一定不要跟他再有这么长久的别离。一定守护在他身边用浓浓的母爱浇灌他长大。

暑假结束,我们携带着儿子一起返回海南。因为儿子的到来,我躁动不安的心境趋于缓解,思乡恋土的情结也淡了许多。
可是,在我尽情享受三口之家的天伦之乐时,我也常常会想起我的父母和公婆,不管孩子多大,在父母面前他们永远是孩子,海南半年,我尝够了思念之苦,将心比心,他们何尝不经受同样的煎熬?
我的父母都是在社会低层为生存而挣扎的普通人,他们节衣缩食地供我读书是为了让我可以生活得比他们好,当他们为我考上大学而欣喜若狂时,是否预料到了此后聚少离多的结局?
读大学的四个寒暑,每次开学前夕,在小城的车站都上演着离别的一幕:母亲边擦眼泪边隔着车窗对着我叮咛嘱咐,父亲故作威严地命令我不哭,自己却擦着发红的眼圈说:“坏丫头,老害老爸流泪”。火车载着我走出好远了,我还能透过车窗看到他们痴痴伫立的身影。
来海南之后,隔两三年才能回一次家,更多地是通过电话联系,几年前,父亲脑血栓发作,生活和行动尚能自理,但说话已经含糊不清。因为担心,那一阵子我经常打电话过问父亲的病情,终于有一天,母亲告诉我说:“以后少打电话来。他年龄大了,这个病又不能受刺激,可一听到你的电话,就激动地得哇哇大哭,几个小时都哄不住……”母亲哽咽着说不下去了,我这边泪水也大颗大颗地往下落,以后真得很少打电话了,只通过邮寄药品和钱表达自己的那份心。
还有我的公婆,他们都是极爱儿孙的老人,我老公是他们的四个儿女中唯一考上大学的,对父母特别眷恋。在北方时,我们住的不远,天天在公婆家用餐,儿子也是被他们悉心照顾着长到两岁半,至今还记得,在我儿子两岁时,有一次跟爷爷嘻闹,不小心拿木棍戳伤了爷爷的眼睛,我们都又疼又气,忙着呵斥他,公公却顾不得疼痛,把孙子紧紧搂在怀里,说:“他不懂事,你们别吓着他”;/images/face/024.gif
至今还记得,我们下班回家时经常发生的一幕:幼小的儿子被婆婆驮在背上欢快地玩耍,婆婆一边逗他,一边在又闷又窄的厨房挥汗如雨地煮饭。问她为什么不把孩子放在童车里,婆婆说怕他哭怕他发生什么意外,还是背着放心。
就是这样爱孩子爱到极致的老人家,在我和老公决定远走天涯时,一句挽留的话都没有说,在半年后我们接走被他们悉心照顾得白胖可爱的孙子时一句怨言都没有。
常常会想,他们为什么经年忍受思念的煎熬却从不抱怨,从不挽留?直到有一天,我跟老公谈起儿子的未来,发现我们都希望他18岁的时候能够走出我们的视线,能够考上好的大学到更高远的天空去翱翔。都不希望他留在我们身边过一份庸常琐碎的日子。
这一刻我才恍然大悟。
“可怜天下父母心”,原来,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过得比自己更精彩,只要孩子过得比父母好,父母就可以含笑饮下思念的苦,吞咽离别的泪。
这应该是长辈们把我们放飞海南的真正理由,这应该也代表着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吧。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同意,请勿转载,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