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报纸采访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昨天又在中央9英语对话节目看到她,为她流利的英文感到钦佩,看来在她学校的本科学习还是挺有效果的。我和谢军有过一次近距离的接触。那还是在读研时,她是我们学校体育系的研究生,我们宿舍有她的师妹。那天刚好我们闲来无事,几个人就打起了双升级。谢军过来,她从来没有玩过这个,只好当观众。在旁边看了一会,她的兴趣被逗起来,我们只对她讲了下规则。我和我对家心想这个是新手,便没有太把她当回事。哪里想到,这个象棋高手一出手就把我们打得没有还手之力。嘴里还说,没办法,咱就这么聪明。我记得她是左撇子。我和她只说了几句话,她问我的名字,在知道我是“影”时,我至今都记得她很明显表示了对这个字的喜欢。后来,她生了女儿,叫佳颖。
提到她的女儿,我今天想说的话题就是和孩子有关。看到报纸介绍,佳颖3岁8个月了,已经认识4千多字了,让谢军引以骄傲。
谢军现在了得,研究生毕业后,师从张厚粲教授读心理学博士,现在又在做体育系博士后。她的专业从英语到体育到心理均有涉及,可见的确智慧。据说,当年学校购买的脑电仪器还专门给她做了检验,人家大脑沟回就是多!
可是,我仍然觉得她没有学到张先生研究的精髓。谁都知道张先生这个老太太对心理学研究造诣极深。以张先生的人格和治学态度,绝对不赞成让3岁的儿童去识字。而事实上就是,现在的心理学界和儿童教育界对儿童的识字是非常谨慎的,并不大力提倡在幼儿早期进行识字教育。下面是张仲华教授的一段观点,引在这里希望对父母们有所启发。
学龄前儿童语言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听、说”这个核心,你可以在三岁、四岁、五岁年龄段几个年龄段教孩子识字,但是绝对不能脱离这个核心,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把识字当作核心。
有的孩子能够识相当数量的字,也能看简单的书面语言读物,父母开始把书面语言读物,把“读”作为核心,这也是不合适的。语言是鲜活的,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块,语言是需要在交流中、表达中才能属于你自己,才能提高和进步。对学龄前和学龄前期的儿童,语言的交流和表达主要是“听和说”。“读”的进步必须建立在“听和说”进步的基础之上对学龄前的孩子,识字并不重要,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最重要。而儿童对词汇意义的建立、句子意义的构成和理解才最重要。对3、4岁以前的儿童,妈妈们千万不能把重点放到识字上去,要通过各种有效而生动有趣的途径,去帮助孩子构建词义,构建对句子和情节的理解。即使你希望教孩子识字,也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在帮助孩子构建词义的基础上,去教孩子识字。
我相信佳颖是非常聪明的,我觉得作为一个心理学的博士,谢军其实并不合格,她是好的象棋大师,但肯定只学到心理学的皮毛,不然不会到处宣讲自己孩子的识字本领。这对受众是有误导的,张厚粲先生多年来致力的学术精神和科学的应用心理学对儿童教育的努力,在谢军这个名人的宣传下,收效甚微。
我还是喜欢6年前这样描述自己的谢军:走在校园里,没有人能认出她;去食堂打饭,和普通学生一样,没有特殊待遇;在这个大学里,她不受关注,平静地做回学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