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的房间刚好是二楼的顶层,下面有个不大的空地.平时上班没有什么感觉,觉得还算清静,在家里休息就发现有点不方便了。
早晨7点不到,下面开始了说话声.原本以为是锻炼的,等会儿会走.结果发现我错了,这些是大清早开始"溜"宝宝的大人.这些小宝贝都是没有到上幼儿园年龄的小家伙(上幼儿园的孩子这么早是起不来的),正是需要多接触人以弥补家里大人带又没有同伴的缺陷.
这可好了.几个女性(有保姆有妈妈)开始了嘹亮的对话.根本没有想到还有像我这样的懒人要在周末把平时的觉补回来而赖在床上呢.我也就从朦胧中,被她们的说话搅和得睡意全无.
我被动地听了她们的对话,总结如下:
1.攀比和显耀
无非是谁的宝宝用的物品穿的衣服吃的东西怎么讲究;谁的孩子说话走路早;谁的孩子聪明;谁的孩子昨天有什么好玩的事情.
2.以大人过话瘾为主,基本没有或者根本没有孩子什么事情.大人家长里短地从7点能聊到11点半,然后欣然回去吃饭.
3.喜欢放风的就集中在几个人身上,而且就他们出来的频率又长又多,下午两点准保又出来到五点(孩子就在小车上睡了);晚上7点又到八点半左右,喜欢扎堆.
其实,大人的想法是希望让孩子多晒太阳可以补钙,多接触外界学东西.但是,这么个放风,时间长了小家伙准保不喜欢在家呆,愿意疯跑.孩子小的时候看不出来,梢大些肯定家长就会说孩子如何调皮坐不住没有耐心.你想呀,他/她从小就在外面呆的时间那么长,坐不住能赖孩子吗?所以,凡事都要有个"度".包括出来晒太阳,夏天可能要在8点左右出来,是最好的补钙时间(还不扰民);下午五点出来,一般一个小时足以。
再说,出来是为了给孩子之间相互接触的机会,大人就不要神侃了。注意孩子的安全更重要。君不见,有很多育儿书上都提醒尽量控制保姆扎堆聊天的必要吗。把注意力放孩子身上,让那些小家伙玩,这样把我们周围邻居吵醒到还可以忍受。
我比较痛苦的是,好不容易到晚上9点来钟小的回去了,又来若干16、17岁的中学生,男女调侃,抽烟喝酒唱歌斗嘴。这里好歹也是高校的宿舍区,哪里来的这帮混混,家长是不是都蒙在鼓里呢。
我真是担忧。
影
后一篇:同龄的伙伴(燕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