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相声中的灯谜

(2006-06-18 20:37:02)
分类: 谜文谜论

浅析相声中的灯谜

灯谜,和许多文学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各种表现手法相互渗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势态。比如别解,有人把它视为灯谜的独有特征,而实际上在笑话、歇后语等民间文学中亦被广泛采用。至于灯谜同其他文学形式交互为用,相得益彰的情况,在人们的创作实践中不胜枚举。比如小说中就不乏其例,大家熟悉的名著《红楼梦》、《镜花缘》等都有非常精彩的猜谜描写,为广大谜人所乐道。其实,运用灯谜最多、最直接的,恐怕要数相声这门艺术了。

相声,这种喜剧风格的语言艺术,以诙谐幽默见长。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各种幽默艺术形式的长处,丰富自己。由于灯谜和相声同是起源于民间,具有一定的幽默效果,所以被广泛地运用在相声艺术中,不论是传统相声,还是新创作的相声,都有猜灯谜的段子。如《灯谜》、《打灯谜》、《猜谜语》、《猜戏谜》、《天南地北》等相声,将灯谜贯穿始终,通过相声语言的加工,使灯谜的“笑”果更加丰富。

归纳起来相声中所说的灯谜,可以分为五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假灯谜”。之所以说是假灯谜是因为用灯谜的标准衡量,这种所谓的“灯谜”根本不能算作灯谜。比如侯宝林先生在《打灯谜》里连续三次用“刺啦”布面,借灯谜的“幌子”引捧哏人误入歧途,其谜底“炸鸡蛋”、“又炸一个”、“炸鸭蛋”只是引发观众的笑声,与灯谜是毫无关系的。

第二种是“变态灯谜”。在相声中,或许是出于方便,或许是对谜法的误解,有相当一部分灯谜是不够严谨的。比如,该用谜格限制的没有使用,出现抛荒、倒吊等谜病。由著名笑星牛群、冯巩合作的《天南地北》,以地名灯谜串联,很有特色。但是许多谐音类灯谜没有必要的揭示,如“三九天穿背心”猜“邯郸”(寒单),“你爱人打你一耳光”猜“五指山”(扇),“稀饭凉了热着吃”猜“温州”(粥)等。还有一些不够规范的灯迷,如“陈佩斯和俩灯泡”猜“三明”等。尽管这些灯谜的运用不够完善,但是由于是在特定环境中使用,加上相声语言的处理,仍能让观众迅速从表演者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起到了笑的艺术效果。

第三种是动作谜。由于舞台表演的特点,在相声中运用动作表演,显得活泼、生动。所以相声表演者便借助一些简单的动作来猜谜。在这些动作谜中,同样存在着上述两种弊病。比如做出单腿独立的动作,猜电影《独立大队》,这种动作谜是不能体现动作谜的基本特征的;做一个行走的姿势,猜电影《熊迹》,就根本不能称作动作谜了。这些动作谜,虽然缺乏谜味,但却具有使人发笑的心理作用,仍被表演者所广泛采用。当然,也有的动作谜的运用十分成功,比如班德贵改变表演的《灯谜》,运用哑谜反映出一对年青夫妇因违反交通规则而酿成灾祸的过程,既较好地达到了灯谜与相声的结合,又使人在笑声中有所启发,是值得借鉴的。

第四种是谜语。由于民间谜语形象生动、琅琅上口,更贴近生活,易于让观众接受,所以在相声中也常被采用。例如在传统相声《打灯谜》中,用“眼看来在五月中,家人买纸糊窗棂,捎来家书无半字,只盼亲人平安归”猜四味中草药名:半夏、防风、白芷(纸)、当归。这种谜语虽没有很多的“笑”果,但却在相声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而且琅琅上口,易于传诵。

第五种是正宗的灯迷,即文义谜。在相声中,表达得十分准确的灯谜不是很多,但却有画龙点睛之妙。比如侯宝林先生的相声中有一条字谜:“一竖一边一点”(卜)。捧哏人先猜“小”字,误入表象,接着逗哏者指出正底“卜”字,评论“小”字是“一竖两边两点”,让人忍俊不禁。通过这种反衬,让人们更加深刻准确地了解到灯谜的曲折别致、变化多端。这类灯谜通过相声这种媒体的传播,深入人心,起到了较好的推广普及灯谜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纵观灯谜在相声中的运用可以发现,由于相声表演者对灯谜的了解不是十分准确,运用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失当和误解。但是,这毕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合方式,为相声和灯谜这两种艺术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组旧字谜
后一篇:球迷和谜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